第五卷辉煌第三百六十八章警示
“五儿,你写的这篇调查报告。很有分量啊。”
吴永成的四姐夫李占林一只手习惯性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一只手掂了掂手里拿着的一份调研文稿,赞许地对吴永成说道:“这些年来,大家关注的目光,一直都是怎么才能尽快地让农民们富裕起来,而你却以独特的目光,想到了生态平衡的问题,很有见地啊!你是怎么想到这个”
“这也是我在G省的时候,到下面的一个县里去调研,发现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们,为了摆脱贫困,不走正常的致富门路,却违法大肆偷砍滥伐有感而发的。”
吴永成懒洋洋地躺在李占林办公室的沙发上,微笑着解释道:“当时我心里似乎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直想写一些东西,可四姐夫你也知道,下面基层事务性的工作太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这次回京之后,闲置下来,我又想起这个事情。联想到不少地方为了增加土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大搞什么填湖造田之类的工程,算是偶尔有感而发吧。”
前几天吴永成为自己拜佛无门的事情,很是苦恼了两天之后,干脆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折磨自己了——许多草根身后没有任何背景,人家凭借自己的努力,青云直上的也不在少数啊,他就不相信自己拥有一身穿越者的能力,背后假假的也站着一位曾经的高干,还能被逼到什么走投无路的地步去?!
心静下来之后,吴永成也就能慢慢考虑一些问题了:文老爷子当时提示自己该走动的,应该多走动走动,那肯定不是暗示自己搞什么行贿、跑官的不正之风——文涛可是就栽在与此事有关的案件上,这还没有过了“百日”,再脑残的人,也不会让自己这么干的。
尽管对文老爷子的那几句话,吴永成还不能完全理解,可中组部的有关领导那里,自己还得再去跑一跑,也算是去露个面,别让人家时间一长,反倒把自己淡化了——这也是基本的一个程序而已——既然是组织部嘛,那就算是干部们的娘家,像吴永成现在这种挂起来等待安置的干部,没人疼、没人亲的,只能拜托组织部门的关照了——更高一级的领导,他也拉不上关系呀!
接待吴永成的还是那位中组部副部长、兼任一局局长黄部长。吴永成和人家见面的托词是:如果组织允许的话,自己想在未被安置的这段时间,到下面的基础跑一跑,搞些调研工作,看能不能得到组织上的批准。
毕竟自己是副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了,到了这个级别的领导,无论是出外、或者是有什么举动,那都不能是擅自行动,必须征求得上一级领导的批准,吴永成来这里的目的,也就是以这个为借口,打探近段时间是否会对自己有什么安排。
黄副部长对吴永成的到来,并未感到有丝毫的意外,只是他首先并未答复吴永成的请求,更没有就吴永成的安排,透露什么信息,而是先礼节性地问候了文老爷子的身体——在文老住院期间,这位黄副部长也同其他的领导们一起到医院,对文老做过礼节性的看望的,这一点吴永成倒是非常清楚的。
一番貌似毫无意义的寒暄之后,黄部长才委婉地暗示吴永成:组织上对他的工作安排。将会在年后进行,侧着还是考虑到经济工作方面,希望吴永成不要急躁,耐心等待,这段时间他如果想到下面去搞一段时间的调研的话,那也是可以的,只是尽量不要给下面的同志,带来过多的麻烦。
年后?!这就意味着要过了春节之后了?!
侧重经济方面的工作,那又是什么意思?
吴永成听到这话的时候,不由得心里一动:这是不是意味着有关领导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性意见了?!
自己在G省桓毕地区的时候,是担任地委书记一职的,这算是属于党务部门的岗位吧,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工作,那只能是指政府方面的工作了。
呵呵,这么看来的法,自己未来的工作安排那也是不坏的吆!要知道自己目前已经是拥有四年任职年限的副省部级领导干部了,又是从地委书记的岗位离开的,组织上组织进行的考核又是全优,明年一个副省长的职务那是绝对跑不了的,说不定进省委常委那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么一想,吴永成的心情就大好起来了,之前那种仿佛被人抛弃了的孤儿感觉一扫而光,从组织部出来之后,马上就联系杜三儿、高保平、李明德等人,在北京饭店摆了一桌,既算是几个好朋友聚一聚,也算是感谢文老爷子住院期间大家给予的帮助吧。
文涛这段时间一直忙活着自己新公司的筹建,也就没有参加这次的聚会。
前一段时间。文涛就自己所要开始的新生活,还再三征求过吴永成和文丽的意见,当初也着实让吴永成为难一番。
本来文丽的想法是,文涛之前做过的那个通讯器材生意,本小利大,又熟悉,非常适合文涛重新起步,虽然说原来的那个一楼门面划归了邮电部门所有,可二楼却还在吴永成的名下,完全可以借用这个门面重新开始。
但文涛却对他一度任职的邮电部门充满了反感,不等文丽说完她的这个建议,就一口否决了——他不想让自己的新生活,再与邮电部门有顶点儿的关联。
“永成,要不,你在你原来的那几个公司给我找个活儿干吧,我给你打工得了。”当时文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吴永成说。
吴永成原来的公司,无非是现在位于TJ市的那个中讯通讯设备(中美)合资公司、和驻扎在J省的祥农公司而已,让文涛到J省去祥农公司,文涛那是肯定不会情愿的——离家太远不方便不说,文涛一贯对农业方面的项目是坚决不看好的,打发他去卖饲料,那简直能要了他的命,这一点吴永成是心里非常清楚的。
这样一来的话。文涛是对那个中讯公司有意了,可到了那里他又能干些什么呢?!现在的中讯公司已经走上了正常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轨道,别说还有MOTOROLO公司作为持股的大股东,即使现在还是他吴永成他自己控股,那也不能让自己的这个二妻哥到那里去——职位给的低了不像话,给的高了,也顶多是个副总经理,文涛心里是不是乐意还难说,首先就打乱了公司原来的正常管理秩序,这一点吴永成是不愿意看到的。
“二哥,你觉得你现在到外面去给人打工合适吗?!”当时吴永成也和他开玩笑:“你大大小小的。也是当过董事长、总经理的人,要重新干,干么非要臣服于别人呢?!”
“那你看我现在能干什么呢?!你二哥我现在可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就是给人打工,这还得要有人要啊!”文涛两手一摊:“永成啊,你可得给二哥我好好谋划、谋划,二哥现在连家都折腾得没有了,要是连一碗饭都混得吃不上,丢人不丢人的,咱且先不说,老爷子和老太太那里我先交代不过去啊!”
最后吴永成给文涛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搞一个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计算机等相符设备的销售。
在一九九七年来说,虽然国内计算机的应用,还只是在一些专业科研机构中涉及到,不少的机关单位摆样子似的,也都添置了几台机子,可大多数只是把它们作为简单的打印机使用而已,而动辄一台一万多块钱的价格,远远抑制了计算机在国内大多数家庭中的普及,文涛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即使光京城附近企事业行政单位,就够他捞个钵满盆溢的——国家再过几年提倡的办公自动化,那可是需要大量的微机设备的啊。
当时文涛对吴永成的这个建议,也不是没有提出异议,他认为电子计算机这种东西,不像手机、传呼机那么大众化,本重利薄,远不如重操旧业划算,话中意思颇有点不太情愿。
可吴永成却知道,随着家用电脑的进一步开发,和国内计算机进一步的普及,这个行业的利润远远会大于手机、传呼机的销售,更何况,诸如传呼机这种通讯工具的市场,也就没有几年的风光了。
而再过几年,国内数亿亿计的网民们慢慢被培养起的时候。只要文涛他现在能先占据“先头阵地”,掌握有利商机,多争取到几个国内外代理商的身份,即使是能占到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一,也够他几辈子的挥霍了。
这句话不不是他放言太早,前几天吴永成通过《人民日报》的一篇通讯报道,就看到了一篇有关国内小型机开发的消息,报道中提到了一家名为浪潮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小型机和服务器开发的专业计算机厂商。
早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浪潮公司就研制和生产出了具有十个中央处理器的**P2000小型机服务器,而同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同类产品,却只有六个中央处理器。因此**P2000小型机,也成为现在唯一在高端信息产品领域,能与国际著名品牌相抗衡的国有品牌,该产品因此获得了一九九六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即,在今年前些时候(一九九七年),浪潮公司又入选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产服务器的推广应用”项目,成为我国在服务器领域中唯一获国家支持的计算机厂商。
清华同方这个国内后世知名的品牌,又在今年前不久的时候,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证明了这个异世,并没有因为吴永成的到来,就发生了什么蝴蝶效应——世界该怎么运转,还是沿着原来的轨道正常继续,这也是吴永成之所以敢提出的这个建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在诸如浪潮等国内的计算机生产公司在国内的地位,根本就不像后世那么有名气,只要抓住这未为人知的先机,抢行一步,何尝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来呢?!
文涛在吴永成的一片“利嘴”的“怂恿”下,终于点头称是——因为他自己选择了几种方案,别说是和别人论证是否可行了,半个小时之后自己就否定了之前自己所考虑的项目了——这赚钱的生意,还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想出来的啊!
总的方针政策既定,文涛行动起来就快速多了——注册公司等手续,这些难不住文涛,一周的时间全部利索完成;门面的问题,也在前期就相中了,但不是李怡梅一直眼热的那个二楼茶座,那个茶座文涛不顾吴永成的反对,执意退还到了他的名下——反正那里有专业人士打理,根本不需要老板操什么心的,这可是牵涉到文涛的面子问题啊,文涛哪能不认真呢?!
至于起步资金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文涛他自己还有个一百多万,这也够先期铺货用了,万一后期需要资金跟进的话,吴永成也已经答应他随时给他支援,根本不需要向银行开口的。
李占林手里现在拿着的那篇调研文稿,也是在吴永成心中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落地之后,闭门造车完成的。
前世一九九八年长江发生了的那场自一九五四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在吴永成的脑海中,可是一直深深不能忘怀的,他也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当局最高领导阶层提出一点警示,但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他总不能直言中央领导,说他预计从明年的六月份开始,长江流域将要有一场大洪灾吧?!
如果这样一来的话,估计他吴永成以后的发展,也不用在政界怎么努力、打拼了,出现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上的吴永成,将会是一个前所未见的超级大神棍的形象——这可是吴永成所万万不想看到的。
虽然说,在前世的一九九八年之中,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五百万所房屋倒塌,两千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亿元人民币,可谓是损失巨大了。
即使退一步来讲,他吴永成为了避免后世那场大洪灾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愿意牺牲小我、挽救大局,在这个时候说出这件事情,那也得有人愿意相信他呀?!
再说了,像这种大灾害的形成,就吴永成所知道的原因,那正所谓“冰冻非一日之寒”呀,造成了长江洪水泛滥的直接原因,是长江流域多年来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并不是马上修建几座大坝能预防到的。
就他所知,长江两岸有四亿人口居住,五十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二,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百分之八十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四川省的一百九十三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仅有十二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百分之三。
为此,长江流域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百分之二十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二十四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五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了。
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一九四九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了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四十年间缩小了五分之一,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啊!
吴永成调研文稿中所提到的不少数据,可以说极为的详尽,这也让一贯爱用数据说话的李占林欣赏不已。
“五儿啊,从你这篇调研文稿中不少的数据可以看得出,你的确在下面调研的过程中,是动了一番脑筋、跑了不少地方、也查阅了不少资料的。我也赞同你的这个观点,如果这股恶习不及时刹住的话,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为时也不远了。或者也可能就在二、三年的时间之内。
嗯,这篇文稿我尽快让有关同志都看一看,争取在下一期刊出,同时我还想推荐到内参上发表,你的意见呢?!”
(这个算是个小铺垫吧,请大大们耐心继续。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