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玄幻小说 > 再见若花开 > 第六十七章 生命(上)
    第六十七章

    生命(上)

    『生离死别一瞬间』

    灾难中,杨先生和8岁的儿子幸运地逃脱,母亲和妻子却被埋在了地下。杨先生告诉我,七号那天(灾难爆发日)由于强降雨,他一直没出门,和家人坐在二楼看电视。晚上十二时许,他突然感觉到楼房一阵阵地晃动。他第一个念头是地震了,于是一边喊一边向楼下跑去,匆忙中一把抓起儿子就急忙跑向三楼。他叮嘱儿子:“赶紧上楼顶。”安顿完儿子后,他又向楼下冲去。当他跑到二楼楼梯口时,小山一样的泥石流已经冲到了他的房下,一幢幢房屋像积木一样在瞬间被泥石流掩埋。

    “赶紧把手给我!!!”就在他将手伸向站在二楼楼梯上的妻子时,泥石流已经冲上二楼,将妻子的小腿淹没。他用尽了力气拉着妻子的手,可就在即将拉出来的那一刻,妻子的钥匙链挂在了楼梯栏杆上,动弹不得,无法脱身。胳膊上的拉力越来越大,杨先生无力地松开了手,眼睁睁看着妻子被泥石流淹没……

    “哪怕活不下来,我也要找到他们的尸体。”杨先生流着眼泪喃喃地说。

    -----------------------

    『三名遇难学生紧抱在一起』

    泥石流发生时,正在上高中的王栋柱、王栋梁兄弟还没有睡觉,巨大的响动让他们赶紧跑上山避祸。灾难阻断了县城的交通,救援物资只能卸到县城十几公里外,兄弟俩便当起了志愿者,帮忙搬运物资。食物缺乏,两人每天干吃两包方便面。在山上的庙里呆到八号早晨六点多时,因为惦记着同村的几个学生可能还埋在下面,王栋柱、王栋梁兄弟俩便趟着泥浆赶到原来房子所在的地方,那里正好是泥石流冲向县城的必经之地。“全都被冲平了,什么房子都没有了。”

    这一天,兄弟俩和其他几位乡亲一共挖出了七个人,无一幸存。其中有间房子里住着三名学生,最大的上初中。挖开层层泥浆后,他们发现这三个学生还紧紧抱在一起....

    ------------------------

    『少年:“我能挺住,因为妈妈还活着!”感动总理』

    温.家.宝总理心系灾区人民,次日火速赶赴,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总理来到挖出的救援洞口前,得知里面有两个被困群众后,弯下腰,仔细向洞口内察看。温总理向他们大声喊道:“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废墟下传出被困男孩的声音:“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因为妈妈还活着!”

    最后洞穴终于被挖开,发现面压着母子两人。男孩叫张新建,只有十四岁。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终于得救了,而小新建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后来,当我再回过头去采访了当时参与救援的兰州军区某部团长蒲军礼时,他才还原了救援当时情形。

    “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抢救生还者。”兰州军区某部团长蒲军礼说。他们于八号十一点左右到达庄天,立即搜寻生命迹象,抢救生还者。当日下午…,他们已经成功救出五名生还者。

    在城关小学南侧,战士们大声喊:“有人吗?”回应大家的,是生命的呻吟。

    战士们先是小心翼翼地清理上面的淤泥和石头,然后爬进狭小的洞口,用千斤顶将沉重的大梁木顶起来。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他侧卧着身子,身上压着一根大梁木,距离孩子一两米的地方,是个中年妇女,腿也被大梁木压着。”蒲团长说,“大梁木压住了母子俩,但也为他们支撑了生存的空间。”

    “老师,先救我妈妈。”男孩称呼救援战士为老师,很有礼貌。

    “孩子的妈妈已经难以忍受疼痛,叫喊着‘给我把刀,我不活了’。”

    “妈妈你别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男孩俨然一个大人。

    “当时我们听了直想流泪。”一营营长吴建林说。

    随后,男孩要了一把刀,帮着救援战士砍压在妈妈身上的大梁木,一下,两下,三下……

    “一定要把他们救出来!”此时总理已经亲临现场。而战士们忙着救人,以至于忘了温.家.宝总理到现场的具体时间。

    “我们当时有4个战士在洞里扒泥土掏石头。温.总.理就对着洞口喊‘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蒲团长说。

    过了一会儿,洞里的战士喊“把千斤顶给我一个!”温.总.理连忙弓下身子,想要往洞里钻。旁边的战士连忙递上一个千斤顶,温.总.理接过来之后递进洞里。

    过了一会儿,温.家.宝看到洞里的妇女在活动,连忙喊“你不要动,我们一定要把你救出来”。随后,温.总.理又往洞里递了一盒牛奶。

    “当时孩子知道是温总理来了,还喊了一声‘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因为妈妈还活着!”

    救援战士通过四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男孩救了出来。两小时后,孩子的妈妈也被救了出来。

    “她被救出来时,可能是以为温.总.理还在现场,还让我们帮她穿好鞋。”一名战士说。

    被救的中年妇女叫党巴金,四十七岁。被送到医院时,她已经休克,两腿肿得像充了气一样,腿上全是张力性水疱,腿部肌肉因严重挤压而大面积损伤。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党巴金终于苏醒过来,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也趋于正常。随后,她被直升机运往兰州军区总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然而,党巴金还不知道,尽管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了八个小时,但由于先前一直为母亲顶着大梁,使他的内脏严重受损,她的儿子张新建在母亲苏醒前已经离开了人间。小新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回家..”

    “在我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一直表现得很坚强,可能是为了鼓励他**妈,也可能是受了总.理的鼓励,谁想到结果会这样呢!”蒲团长低沉着嗓子喃喃自语,而我早已潸然泪下。

    (看完这个真实的故事,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感动。你所感动的不仅仅是因为温总理的举动,也不仅仅是救援部队的战士们,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个年仅14岁的小小少年,因为他的勇敢顽强与他身上的传统美德!

    一个14岁的孩子,他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却留给我们的这个这个世界的太多太多。却很多,很多!“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老师,先救我妈妈。”这样如此坚强有力的话语,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勇敢,什么是中国的好男儿!

    )

    --------------------

    『怀孕妻子在一公里外被埋终未见面』

    七日晚十一点四十分,在灾难陡然来临的瞬间,庄天县副中队长王伟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离中队仅一千三百米距离的家人。新婚三个月刚怀孕的妻子,正与父母、妹妹一家四口在重灾区三眼峪村的家里。但王伟作为武警中队的副中队长,在灾难发生时,却迅速带领战士,摸着黑,冒着被泥石流吞没的危险,展开救援。

    八日凌晨,王伟手机显示妻子曾经打来过一个电话。然而,正在执勤的他没有接到这个原本可能是妻子生还最后一丝希望的电话。

    泥石流发生时,王伟和同事正坚守在舟曲县看守所的楼上,守卫着18名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直到第二天,在押人员被安全转移,他才发现自己已同家人完全失去联系。

    “第二天上午我巡逻的时候才第一次路过家门。”王伟含着泪对我说。但此时这个家已被厚厚的泥沙覆盖于废墟之下,妻子一家四口永远地离开了他....

    -----------------------

    『泥沼中,她将孩子牢牢托举八小时』

    在被埋长达八个多小时的漆黑绝境里,一位母亲拼命托举起怀中四岁半的儿子,直到救援人员赶到。灾难当头,为了护卫自己的孩子,三十三岁的年轻妈妈爆发出了惊人的毅力。

    八日下午五点半,家住庄天县城关镇北街的杨露梅接到下乡的爱人打来的电话,嘱咐她好好休息。杨露梅随即抱起四岁的儿子睡下。没多久,她迷糊听到外面传来乱石翻滚、玻璃落地的声响,呼救声撕心裂肺。

    杨露梅一把拉起在身边熟睡的儿子,这时卧室的门已经裂开了口子。杨露梅抱起儿子打算从窗口冲出去,但倒塌的墙体堵住了去路。墙壁和石块开始往下垮塌。杨露梅只得用右手紧紧撑起孩子的腋窝,右膝牢牢抵住孩子的屁股将孩子的脊背靠在冰箱上。顷刻间,泥石流灌了进来,一直埋到了杨露梅的脖颈。母子俩像被浇筑一样双腿再也动弹不得。

    “我要爸爸……”儿子的哭喊声,让她一下清醒过来。“别怕,别慌,妈妈在这里。”杨露梅拼命地忍住内心的恐惧,开始用露在外面的左手一点一点拨开脖子边的石块。终于,母子两人的呼吸顺畅起来。而右手就这么一直托举着孩子。

    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叫着她的名字。“我们在!”杨露梅拼劲全力回答。不一会,她听到了撬窗户、掏石挖沙声音,随后救援人员来到了身边。看着儿子顺利被抬出,杨露梅当即晕了过去。

    从灾难开始的那一刻到结束,整整八个小时,她一直保持着那个姿势,那个托起生命的姿势,有人说是因为爱才创造了奇迹,我不这么认为。有爱的地方,奇迹根本不需要去创造,它注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