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风色 > 第七章 忽悠来的新学派(上)
    第二天一大早,范子建和王立邦便联袂前来拜访李少天,两人苦思冥想了一夜,依旧毫无头绪,反而使得思路变得混乱不堪,迫切地希望李少天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www.65txt.com

    好像早就知道两人会来,李少天特地起了个大早,在桌子上摆了两幅昨晚新画的图,清新优美,画风独特,一副是有着大概轮廓的世界地图,有陆地和海洋,上面用漂亮的小楷标注着五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等,另一幅画的则是太阳系简图,包括太阳和围绕其运转的九大行星,每颗星球边上用小楷标注了名字,地球边上还画了月球。

    说起书法和绘画,李少天现在万分感谢小时候上的各种培优班,以前觉得是鸡肋,没想到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场。

    范子建和王立邦先是惊讶李少天的不仅画工精湛,而且写得一手飘逸潇洒的小楷,接着就被那两幅图上的东西吸引,饶有兴趣地俯身查看着,尤其是李少天特意标界出的亚洲部分,大体上勾勒出了大唐和周边几个国家的边界线,这要感谢那幅精编的中国旅游地图册,也许是为了精益求精,竟然在地图册的后半部分印上了从战国七雄时代一直到共和国成立时的中国疆界图,每个历史时期选择前期和后期两幅,帮了李少天一个大忙。

    如果说范子建和王立邦对简易的世界地图还能稍微明白一点的话,那么对那个太阳系的简图则是完全不知所谓,一头雾水。

    “其实,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是个球体,只不过这个球体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只是这个庞大球体的一点,所以直觉上感觉这是一个平面。”

    趁着范子建和王立邦迷茫的时候,李少天不失时宜地开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着,他用手把那张地图的两端连在一起,冲着两人一笑,“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那,我们脚下的人岂不是要掉下去了。”

    不愧为乌县双骏,王立邦很快便看出了关键之处,疑惑地指着跟亚洲差不多处于对立面、现在还是蛮荒之地的北美洲。

    “说到这一点,我不得不提一个理论,万有引力,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任何一个物体对外界都有微弱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跟物体的质量有很大的关联,越大的物体吸引力越大,正是由于我们脚下的这个球体的吸引力,我们才没有掉下去,也就是说,在宇宙空间里,我们根本分不清上下左右,所谓的方向只不过人们设定的参照物而已。”

    李少天冲王立邦投出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微微一笑,抛出了物理学三大基础定律之一的万有引力定律。

    范子建和王立邦面面相觑,感觉李少天所说的东西荒谬之极,犹如天方夜谭,两人听得是云山雾罩,但对万有引力、参照物这些陌生的名词暗自留心。

    不等两人开口发问,李少天随即又提出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结合万有引力解释了九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天文现象,有了这些理论支持,那么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这些千百年来的自然现象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了。

    范子建和王立邦被李少天滔滔不绝的讲解震得目瞪口呆,两人惊讶地发现李少天所说的东西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轻而易举地便解释了众多的自然现象,他们根本就找不到辩驳的切入点,堪称无懈可击。

    秦雨凝坐在一旁,双手支着下巴,脸上挂着微笑,兴致勃勃地盯着口若悬河的李少天,至于李少天说了什么,她倒是完全没有在意。自从李少天向她坦白了身份后,她已经视李少天为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心境渐渐起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李少天停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口干舌燥,他感觉自己好像成了高中的物理老师,秦雨凝忙上前端给他一杯凉茶,李少天一口气咕嘟咕嘟地喝了个精光,然后不动神色地望着陷入沉思的范子建和王立邦。

    王立山还以为屋里在讲故事,中途进来了一下,听了一会儿就无聊地溜了出去,他对什么万有引力,什么天体运行可不感兴趣。

    “先生,你既然说重力加速度对每个物体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

    沉思了良久,范子建抬起头,有些不服气地看着李少天,王立邦也把目光投了过来,期待着李少天的辩解。

    “为什么会听到风声?这是因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像河水一样的气体,这些气体无色无味,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些风声就是气体流动时由于摩擦而发出的声响。”

    李少天清了清嗓子,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左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凭空抓了一团气体放到眼前,嗅了一下后又把手松开,见范子建和王立邦皱着眉望着自己,少不了又是一番解释,“这些气体就像流水一样,阻碍着我们运动,和液体一样,咱们走的越快,空气的阻力越大,如果没有这些气体的租碍,物体下落的速度将是一样的。”

    怕两人不明白,李少天从桌上拿起两张宣纸,把一张揉成一团,拿到同一个高度放开,揉成一团的直接坠落,而另一张展开的则是晃晃悠悠地飘落。

    范子建和王立邦诧异地对望了一眼,李少天的解释合情合理,但身体周围真得充满了那种看不见的气体吗?两人觉得李少天独特的见解太不可思议了。

    一时间无法理解李少天的这些新奇的知识,范子建和王立邦各自临摹了那两张图,然后急匆匆地回去慢慢消化。

    “其实,顶尖聪明的人也蛮好忽悠的。”

    见两人并不排斥自己的理论,李少天松了一口气,伸手接过秦雨凝递过来的一个苹果,咬了一大口后,笑着望着她。

    秦雨凝关上房门,从李少天的背囊里拿出世界旅游地图和中国旅游地图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遇到不懂的简体字就问李少天,她对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这两本地图册是她认知未来的唯一途径。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唐宋元明清历史,一二次世界大战,蒸汽机,电报,发电机……李少天昨晚讲给秦雨凝的时候,她听得如痴如醉,对神奇的未来世界无比向往,休息前,李少天和秦雨凝郑重地勾了手指,这是属于两人之间的秘密。

    接下来的日子里,范子建和王立邦接连不断地往李少天的房间跑,像懵懂无知的弟子一样虚心向他请教问题,虽然感觉很枯燥,但李少天还是不耐其烦地给两人讲解,并且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加以论证。

    为了证明月亮上没有嫦娥,只不过是荒凉的山体,李少天特意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让范子建和王立邦用俄制的军用望远镜看月亮,虽然军事望远镜的视野有限,但两人还是隐隐约约地看见了月亮表面上的环形山阴影,一举击溃了心理的最后防线。

    趁着看月亮的时机,李少天把望远镜的原理讲给了他们,甚至把望远镜分解成一个个的零件,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功用等等。

    早在西周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

    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化光谱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居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

    玻璃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比较通用的就是琉璃,而现代“琉璃”一词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顶琉璃饰件。

    由于琉璃制品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蕴含有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驱邪避凶的意味,因此它不仅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美玉、赤珠、琥珀)之一。

    琉璃自古以来就是汉皇室专用品,对使用者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民间非常少见,制作工艺更是为皇室工匠所掌控。

    元朝时,汉皇室的文化出现断层,身为皇室工艺的琉璃的制法也随即流失,一直到明清才逐渐恢复,清代设立的宫廷琉璃场,曾雇佣多名欧洲玻璃工匠作指导,制造高级艺术玻璃。

    范子建和王立邦对望远镜结构的精妙赞叹不已,更惊讶于李少天竟然拥有做工如此精美的琉璃――镜片(他们可分不清琉璃和玻璃),身份一定尊贵无比,联想到李少天姓的是国姓李,不由得浮想联翩,对他是更加的敬畏,这是李少天万万没有料到的。

    “先生,这门学说可有名号?”

    一天,当李少天讲解完地球南北极磁场对候鸟迁徙的导航作用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后,范子建一脸敬畏地望着他,李少天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还博文广识,令他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物理!”

    李少天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完后又有些后悔,应该取个更拉风的名字才对。

    “世间万物,遵循之理,物理,好名字。”

    王立邦品味了一下,连连点着头,李少天以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他,心中暗自赞叹,看来真得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简单的物理二字竟能引申出如此深奥的含义,自己当时上学的时候怎么没有察觉到?

    “想当年恩师教授的不仅有物理,还有山川地理、数算、化学、医术和天文奇观等。”

    发觉范子建和王立邦现在对自己所讲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领悟的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能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李少天眼珠一转,决定好好忽悠这两个家伙一把,“他老人家仙游之际曾反复嘱咐我要大兴本门学说,可惜本人势单力薄,才德有限,怕是要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了。”

    说着,李少天摆出一副伤心的模样,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边用手擦拭着眼角,边暗自偷窥着两人的反应,正在一旁学习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的秦雨凝强死死咬着嘴唇,强忍着浓烈的笑意,默默欣赏着李少天的表演。

    范子建和王立邦闻言顿时浑身一颤,先是愕然呆立,随即万分激动起来,脸色涨得通红,双目投射出一股狂热:大兴本门学说?这岂不是开宗立派,有机会成为一代宗师,进而名留青史!

    “我等愿意拜入先生门下,侍候先生左右,望先生垂怜,收我等为徒。”

    对视了一眼,仿佛看穿了彼此的心事,范子建和王立邦双双起身,严肃地站在李少天的面前,一甩衣袖,双手作揖,跪伏于地,态度诚恳。

    “这……本门学说新颖奇特,恐怕不为世俗所容,尔等乃当世俊杰,前途不可限量,何苦要跟我走这条荆棘坎坷之路。”

    忽悠成功,李少天心中窃喜,正要答应,忽然想起古代的大师都是一副高深莫测、拽了吧唧的姿态,于是咳嗽一声,为难地摇了摇头。

    “我等誓死追送老师。”

    范子建和王立邦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激,抬起头,异口同声地望着李少天,态度坚决,不置可否,已经由先生改称老师。

    “呵呵,起来吧,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们。”

    李少天赞许地点了点头,笑着扶起了两人,心中早已经乐开了花,看来这回能逃离这个鬼地方了,古代的文人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实际上行起事来往往是天地师君亲,老师往往排在君王和父母的前面,自己以后再加一把劲,肯定能把这两个狂热的小子给忽悠得连亲爹都不认识了。

    “老师,本门的全号是?”

    范子建垂手站立一旁,躬着身子,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恭敬地问。

    “科技门,研习新科之技,以造福万民。”

    李少天愣了一下,忽然福至心灵,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朗声讲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