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风吹草动(求花)
——何婉莉租的是一个单身公寓,五十多个平方,面积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美观大方。跟杨易以前在乡里的那个窝,显出了明显的区别,住在这里一定会很舒服。何婉莉赶了半天的路,让杨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却进浴室里洗了一个澡,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当她坐回到沙发上后,两人便粘在了一起,再也舍不得放手。
“别,别这样……”何婉莉被杨易吻得意乱情迷,但女人矜持,却让她在杨易解开她衣领上的第一粒扣子后,抓住了杨易的手。她知道等会儿杨易要干什么,以前他的手已经伸进去过,但这一次决不仅仅只是这个样子。
婉莉……
嗯!
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杨易问道,他无法给何婉莉名分,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何婉莉看了看杨易的眼睛,咬了咬嘴唇。这问这个干嘛。
我想知道。杨易盯着何婉莉的眼眼说道。
我不记得了。何婉莉被他盯着感觉一顿慌乱,忙轻轻将眼睛闭上。
但我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那件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哪件事?
你用你的麻花辫甩在我脸上的那一次。有一次上课,何婉莉坐在杨易前面,她甩了头,那两根长长的辫子竟然甩到了他的脸上,带着一股幽香,让杨易心里猛然直跳。
哪,哪有这事,你胡说。这个杨易真的太讨厌了,那次竟然抓着她的辫子放在鼻子上闻,都让同学们给笑死了,从此她便“恨”上他了。后来还有意无意的坐在她身后,拿着她的辫子在玩。谁知她正等着杨易表白的时候,他居然放了自己的“鸽子”。
杨易俯下身子,将头埋在她的黑发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带着浴后的清香。
何婉莉低声怨了一句,抓着他的手竟然慢慢的松开了。
杨易哪还不清楚她的意,轻轻的吻上了她的嘴唇。
何婉莉嗯了一声,两臂慢慢的缠上了他的脖子。
水到渠成,两人再无半点隔阂……
(提倡健康阅读,此处删除两百余字。)
——跟衡宇公司的合同签了,下一步就是开工建设。县里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担任组长,由杨易任副组长,负责协调各部门对水泥厂建设的协调配合问题。县里如此重视这个项目,那些部门的领导哪里敢乱来。平日小卡小要的事也经常发生,但水泥厂的有关事项,都规规矩矩的按章给办了。他们可不想因为这件事惹出什么麻烦,因为书记县长已经发了话了,谁要是不关心水泥厂建设的问题,那他们两人就叫纪委的人去关心关心他。
刘芳将徐佳颖留在罗县任公司的总经理,她是喝过洋墨水的,在谈判中,又跟县里的各个部门领导也比较熟悉了,何况还是杨易的远房表妹,由她任总经理,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就方便多了。她又从一些分公司里抽出了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了领导班子,负责罗县水泥厂的建设。
为了管理好罗县在水泥厂的资产,县里也特意了选两个人作为新公司的领导成员,毕竟县里占有两成的股份,需要有人在那里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一人是工业局的一个副局长,另一个人则是从财政局国资股派去的。这两个人经过了严格的考察,不但专业对口,而且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相当不错,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公司的领导班子成立后,便开始进行厂房建设和机器设备的招标。以前银行里的人对水泥厂的人躲都躲不及,这时却主动跑上门来给他们办理贷款手续,这倒给他们减少了好多的工作量。
水泥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不久后淮市至罗县的高速工路测量队也进驻了罗县,对罗县路段进行了最后一次取样勘测。高速公路建设变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水泥厂的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唐继民见杨易在罗县里干出了这么漂亮的一笔,心中大喜。刚才郑学基向他汇报时,将杨易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这小子能奈不小,居然能提前预测到高速公路要开工建设,并及时抢抓住这个机遇引进了外资,把县水泥厂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哪是杨易提前预测,何林是何婉莉的父亲,交通厅的副厅长,杨易又跟分管交通的文副省长熟悉,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他便能知道。当然,他也没忘了文副省长和何林的好处。。
组织部方部长向唐继民汇报北山县的班子配备情况。北山县是淮市北边的一个县,交通方便,经济基础好,前些年经济发展很快,是市里的明星县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涉黑团伙和官员相互勾结,蔚然成风。不但扰乱了社会秩序,同时也扰乱了经济秩序。如今这两年来,北山县的各项考核指标竟然有了滑坡的趋势。
市里看到了这个情况,督促县里加大整治的力度,谁知地方势力根深蒂固,整了几年时间也没见什么成效。唐继民便想对北山县的领导班子进行一番调整,另派出强有力的干部去整一整北山县的经济社会秩序。
方部长对北山县的书记县长这两个职位分别选了两个候选人供唐书记参考,这四个人在各方面的反映都比较好,倒也是很适合。
唐继民听了方部长的介绍后,靠着沙发闭上眼睛手指轻轻的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
方部长知道唐书记的习惯,他坐在那里不敢出声打挠他。
没一会,唐继民睁开眼睛说道:“方部长,北山县的情况比其他县市的要复杂得多。市委在考虑候选人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所突破,只有选对人了,才能将北山县的僵局打破。”
“唐书记是不是另有了人选了?”方部长问道。对于各县的一把手,主要还是掌握在书记的手中,这些方部长还是深明其理的。
“你提到的这几个人,倒也不错,不过我刚才想到了一个人,觉得他更为合适,或许能改变这种状况,但我现在考虑得还不够成熟,再容我再斟酌斟酌。”
(月初应都鲜花,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