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依依选了个良辰吉日,在一阵长长的开工爆竹过后,凤记制衣厂正式破土动工了。
凤依依知道义村的百姓都很穷困,因此她的工钱都是日结的,收工后就发钱,村民们手里攥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午饭供应除了大禹百姓最常吃的粟米饭外,还有馍馍、挂面,每隔七、八天还能吃到一次肉。吃肉的时候,满村子都是香味儿,不少来上工的村民都把自己分得的那两小块肉小心地包裹起来,拿回家给老人或孩子吃。
村民们手里拿着钱、嘴里吃着肉,干活的积极性就别提多高了!
凤依依见秦校尉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整日为盖厂房的事情东跑西颠地联络着,心中十分感激。她给秦校尉送来了大米、大豆、两条子猪肉和两盒子点心。
秦校尉看着这些东西,不好意思地连连摆手道:“哎呀,凤,属下也没做什么,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呢。”
“秦校尉,您为了厂房的事一直辛苦忙碌,这是您应得的。”
“那、那属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凤。”秦校尉向凤依依拱着手,“嗯-,属下还有一件事想代义村的百姓向凤打听打听,又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校尉有话尽管讲。”
“凤,这大房子盖完了,嗯-,是不是,是不是还会用俺们义村的人手呀?”秦校尉惴惴地问道。这些天,已经有不少村民在围着他问这个问题了,人们从心眼里希望这有钱挣、有肉吃的日子越长久越好。
凤依依“咯咯”地笑了起来:“秦校尉,这才刚开始呢,以后用人手的地方还多着呢,时间还长着呢。”
“呃-,不过,我们这义村里不少人都是有伤有残的,这-”
“秦校尉,等工厂开工了会有很多工种,有些事情即使是伤残的人也是可以做的,不过就胜钱少些罢了。”
“真的吗?哟,那敢情好,那敢情好!”
好消息秦校尉的嘴,一传十、十传百,村民们的心气更高了。
在义村百姓热火朝天的建设和殷殷的期盼中,三排大厂房在樊城外的义村旁渐渐地拔地而起
“那,凤,是不是就是干得好的话,每月的银子还不止一两?”
“对,这就叫‘干得多就多拿’。”
“轰”,村民们又一次陷入到了激动之中。
那天晚上,不知道有多少蜷曲在黢黑阴暗茅草房中的残破身躯和凄苦绝望的心灵,重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凤依依请秦校尉参考村民们的身体状况,主持了招工培训工作,符合条件的村民几乎全都报名参加了培训。
给大家作培训,教村民剪裁和缝纫的是王师傅和凤玉蕊。凤玉蕊的耐心和细致广受“学员”的好评。
凤玉蕊是一个要强又倔强的小姑娘,她来到凤宅过继到凤山和闻氏名下后,不愿意做一个白吃饭的米虫。“依姐儿,我想学门儿手艺,以后无论到了哪里都能养活自己。”
“这是好事呀,赞一个!嗯-,蕊姐儿,你想学些什么呢?”
“嗯,我喜欢那些漂亮的布料子,我喜欢缝得快”哒哒“的响声。依姐儿,我可不可以学那缝得快呀?”
“可以呀,明天我跟许师傅说一声,你跟许师傅学吧,他的技术最好啦。”
就这样,白天的时候凤玉蕊跟许师傅学缝纫,她还经常向凤鸾请教一下剪裁的事情;晚上等凤麟回来后,她就跟着凤麟学《三字经》。不论学什么,小姑娘都非常用心,没用多长时间,她不但掌握了使用缝纫机的技术,还总结出了不少不同面料在使用缝纫机时的小窍门,甚至能够对缝纫机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进行维修。
“依姐儿,以后我也去凤记缝衣服吧,我现在已经缝得很好了,连许师傅都夸我了呢。”凤玉蕊举着自己的“作品”,得意地说道。
“蕊姐儿,你先别急着缝衣服,你应该多学习,比如跟着姜掌柜学习怎么管理库房、怎么查账之类的,以后我会派你做大事呢。”
“真的吗?我能帮你做大事情!好,依姐儿,我都听你的,你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
现在,凤玉蕊终于被派来做“大事”了,要当那么多人的夫子呢。小姑娘别提多自豪了:我能帮依姐儿做事了!我也能象依姐儿那样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