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恐怖灵异 > 回到未来 > 第一百五十四节 世界新局势13
    2019年元月中旬,正在基因实验室忙活的我一抬头看到哥哥满脸笑容的走过来。我停下了手中的活,哥哥兴奋的说道:“远飞,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有些惊诧,哥哥一向忙得分不清方向,从来不曾来过我这里。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让他放下中型科考船的跟踪监视任务需要马上跑来告诉我呢?我露出很期待的神情,笑道:“哦,对了,‘中华’号快到火星了,不会是发现外星人了吧?”

    哥哥一愣,随即笑着说道:“不是。我要恭喜你了远飞,你升官了!”我很疑惑,这算什么好消息,哥哥应该知道我不喜欢当官才对呀。看着我不解的眼神,哥哥连忙说道,“你知道你是什么官儿吗?中央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呀!你晓得这个职务意味着什么吗?”

    “科技咨询委员会?”我沉思了一下。这个机构我不是很熟悉,但也不陌生。知道这个机构主要职能就是给中央提意见,当然主要是关于科技发展方向方面的。很多时候,这个机构的建议会在科研拨款上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它的建议几乎能决定一个科学性研究单位的生存。如果这个机构给出的建议是错误的,我们的技术发展就会走弯路。

    “是呀。这次你的梦想实现了,想想中国的科技发展规划由你来主持制定……”

    “等等……”我打断哥哥的话,“这个机构不是只负责给中央建议吗?”

    “建议?”哥哥笑了,“你以为中央那些大佬们都是出色的科学家吗?他们只是看看你们的计划会不会违背战略决策而已,那些具体的规划制定肯定是咨询委员会做出的。你到了这个位置,你的每一个想法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呀。”

    我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感到一丝兴奋。是呀,能引导中国科技发展走向,这种荣耀是何等巨大。这一刹那我突然有点不自信起来,按照我的理解,干这种工作的都应该是浸润科研多年的老科学家,我是不是太年轻了点?要出现一丝失误,那可是民族的罪人呀。胡乱想了一会儿,我问道:“哥哥,你不是骗我吧?这么重要的职务,怎么会让我这样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去担任呢?”

    哥哥笑道:“我也是刚刚听同事说的。好像是这几年的发展成就让中央认为有必要吸纳一部分年轻人进入咨询委员会,增加机构的效率和创造性。新进的人最高职务就是副主任,你这个创造科学和商业届奇迹的年轻人当然就是这个最高职务的不二人选了。估计你进去,不但新进去的年轻科学家服气,原来的老科学家也不会给你小鞋穿。我想任命就在这两天就会下来了吧。”

    看哥哥说得这么肯定,我对这件事的怀疑少了一半。随即我又有些担心,我去了北京,这里的基因研究不是又得放下了吗?我把担心告诉了哥哥,哥哥很轻松的笑道,“你完全不用担心,咨询委员会里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都不常驻北京的。中央有事的时候会专门叫你们回去。”

    听到这里,我才完全放下心来。后来一想,其实中央既然做出这个任命,就表明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总不能让我突然放弃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司去做官吧?恐怕其他科学家也是一样的问题,他们也有自己的项目,有自己的事业,这个咨询委员会,从这个机构的性质就要求它的成员必须是在科研第一线的,脱离科研指挥科研不犯错误才是怪事。我又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恐怕就是航天产业发展问题了。我想中央应该有初步计划了。五个制造基地同时竣工,这么强大的制造能力,没有统一的规划是不可想象的。哥哥,说说你的意见。”

    哥哥点点头,露出严肃的表情,“星际航天在我原来的时空中也尚未出现,我们都得摸索。不过,航天产业要做大,只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我觉得一些科幻校旱中写得比较有实用价值。目前我们送一千克物品到月球,如果用即将面世的货运飞船,估计成本不到一百块钱。这样一来,如果把人当货物运,一个来回成本才一万多一点。就算发展客运,来回票价两三万,出得起这个钱的人全球估计有十几亿。真正的民用航天开始了。这样,我们可以在月球基地完善后发展星际旅游。有游客就必须得有相应的服务设施,这些都是机会。”

    我点点头,“确实,民用才有钱赚,能赚钱这个市场才能保持活力。对了,对于太空作战你怎么看?我的想法,继承俄国佬的大炮巨舰主义,发展重型战舰,用它上面的电磁轨道炮和巨型激光炮攻击敌人。当然太空战机也不会舍弃,但它主要的功能是防御而不是进攻。你看我们的空军,对付敌人的空军就像用菜刀切豆腐,但对敌人的舰艇和地面目标就痿了。说到底,激光炮的防御能力太好了,一般的攻击根本无效。而且太空导弹多复杂昂贵,谁要是想用饱和攻击,估计没打垮敌人,自己先被拖垮了。但核导弹是个例外,在地面上大家都不敢轻易动用,在太空恐怕没有这些限制。不会误伤无辜,又不会污染环境,也无需直接命中就有大范围攻击效果,简直是为太空战量身定做的武器,这也是个麻烦问题。”

    哥哥摇摇头,“这方面我没有研究,也不知道你们的工作会不会涉及,不过提提建议应该还是可以的。好了,我也该回去了。”我拦住哥哥,笑道:“这么着急干嘛?我还有问题要问你。对航天交通有没有点看法?”哥哥坐了下来,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些问题,你最好多问问普通人的意见,一个人的想法是作不得准的。”

    我知道哥哥不想干扰我的想法,也就放弃了。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起一个重要问题。“今年7月4号那场意外,我们是不是要去看看?”

    *

    哥哥果然说得一点没错。第三天,中央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秦世铭造访龙城集团,亲自把红色的任命书交到我手中。这事无关机密,员工们知道后,几乎全体出动在广场上筹备了一个盛大的授予仪式。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我有点哭笑不得,这也太隆重了吧?仪式结束后,秦世铭叫住了我,朗声笑道:“小陈,你可是新中国69年来第一任不超过40岁的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呀。怎么样,对新工作有什么想法?”我笑道:“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我还太年轻,很多思想还不成熟,今后还望秦老多多指教啊。”秦世铭笑了,“没关系,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嘛。”我见气氛不错,便向秦世铭询问最近的任务。果然,和我猜测的一样,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制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包括航天器类型规划,航程规划,航天管理规划,太空制造业规划,航天旅游探讨,太空普通基地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中华”号科考船不断传来的好消息,中央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展开大规模航天工程。因为地球各国正在争吵月球资源归属问题,如果不在协议达成之前把重要工厂建起来,以后这些区域极有可能划给其他国家,尽管他们根本没能力开采。虽然应该能够花点钱把这些区域的矿产买过来,但不花钱岂不是更好?

    我疑惑的摇摇头,“我们怎么会允许这个协议通过呢?”

    秦世铭苦笑了一下,“十三年前各国签订了一个《月球公约》,规定月球资源属于全人类。目前只有我们有能力开采月球资源,你想那些国家能不纠集起来阻挠我们吗。”

    “属于全人类,他们也要有能力才行呀。不过也没关系,管他属于谁,我们照采不误。他们要叫,我们给他一点甜头好了。反正决定权在我们手中,我们说我们开采了多少就是多少,我们说成本多高就是多高。”

    秦世铭点点头,“我们也是这个想法。不过目前最重要的是赶在美国和俄罗斯前抢先把一些重要矿产占住,他们也有不少月球矿产分布资料。现在这两个国家也在大规模准备登月计划,目的和我们肯定是一样的。”

    “月球上氦3资源就那么几个,现在四个集团争,搞不好又要发生冲突呀。”

    秦世铭爽朗的笑了,“目前肯定是打不起来的。天军我们完全占优,只要我们不故意闹事,他们恐怕不敢来惹我们。当然我们也不会把资源全占了,还是要给留一点甜头给他们的。”

    我也笑了,“这好像是美国佬发明的胡萝卜加大棒吧?还真是有意思。”

    *

    1月21号,在接到任命书第二天,我就按照昨天秦世铭传达的中央精神来到了北京。情况确实很紧迫,咨询委员会当天晚上在秦世铭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人不多,秦世铭的话也不多,但大家都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特别是新加入这个委员会的我和另外两个更年轻的科学家,我看得出来当他们听到自己的任何想法都极有可能影响中央决策时,他们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凝重。

    会后,一共十五个人开始讨论这次任务中最紧迫的议题,航天器类型规划。中央不想再造临时航天器,毕竟不管临时性还是永久性的飞船,所需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科学界的新星和商业界的传奇,更主要的是开启航天时代的粒子引擎是我的公司研制的,我很荣幸,也不得不首先对这个议题做框架性发言。由于周围都是白胡子斑斑的老科学家,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站起来。“我认为,讨论飞船类型必须有一个基础,一个原则,这个基础就是航天运输系统构成,原则当然是成本原则。空谈飞船类型,就好比不考虑运输系统讨论汽车种类一样。我个人认为,按照成本原则,目前的地月航天运输系统最优构成为:地面基地——空间站——月球基地。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能造出低成本的地球对空间站通用穿梭机,以及空间站对月球基地通用运输飞船。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地球对月球基地单位运输成本只有92块钱。这是他们的基本资料。”

    大家一边看资料一边议论纷纷,我听到一个科学家小声说道:“92块钱一千克,我67公斤,到月亮上去看看机票才6000块,比上海到巴黎的飞机票还要便宜,太不可思议了。”听到这里我笑了,说道:“这种运输系统构成也不单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并不是一个好的殖民星球。相对来说,火星和木卫二可能更适合移民。不管如何,作为地球前往其他基地的起点,空间站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从地球上直接起降大型飞船,例如总质量超过1万吨的,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不管制造成本还是克服地球引力的能量耗费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空间站模式也可以作为开发其他星球的标准。即是说大型飞船只往返于空间站与空间站之间,一般不降落。而星球与空间站之间的联系用通用穿梭机来实现。这样可以在运输成本与运输效率之间取到最优组合。”

    我话刚一说完下面就议论开了。我仔细听了一下,大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空间站的安全问题上。想想也是,虽然目前各国都还没有能攻击400公里高空空间站的武器,但谁能保证明年不会有?一旦战争开始,这个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空间站肯定是第一打击对象。按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一般的导弹攻击我们不怕,但要是敌人偷偷在地面上建造一个战略激光炮,那一切防御措施都没有意义了,谁能逃过光速的追击呀?

    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要说防御激光无疑是个笑话,但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敌人不敢随意攻击我们的空间站呀。正巧,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了起来,“小陈,空间站的构想我同意。不过要保证它的安全,靠防御不行,可以靠威慑呀。现在欧洲对我们的航天计划非常热心,估计如果我们邀请他们一同加入空间站建设,他们不会反对。这样,世界就有一大批国家被我们的空间站拴在一起了。到时候敌人就是想攻击,也要仔细掂量掂量和这么多国家同时为敌的后果。”这时我想来了,他不就是中国高能物理界权威黄河教授吗。听完黄河教授的话,我立刻高兴的说道:“黄教授说得太好了,我也这么想。”

    说到这里,大家都认为这个提议很有可行性。又讨论了一阵,主要是对系统构成进行了细节补充和修改,未来的航天模式就在第一次会议上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基本定下来了。看着秦世铭主任将决议装进公文袋,我突然想到这么重大的决定,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太仓促了?后来我才知道,和我一样,咨询委员会所有成员在此之前都广泛征求过社会意见,许多意见和我所说的都是相符合的。这个基础性的框架定下来之后,后面的航天器类型规划果然有如水到渠成,大家一鼓作气,不到一个小时就初步定了下来。主要有:航天运输方面,星球对空间站穿梭机:载重量分为100吨,150吨,250吨,500吨,800吨,1000吨六个级别。理论数据表明成本最优载重量为500吨,所以优先发展500吨级星球穿梭机,其他级别目前仅进行理论设计,等有需求时再发展。空间站对空间站宇航飞船:初步规划分为5000吨,10000吨,30000吨,100000吨四个级别。鉴于目前的制造能力、社会需求以及资金限制,目前只发展5000吨级中型宇航飞船。航天客运方面,在货运基础上研制客运飞船,不过由于可以预料在十四五期间大规模航天客运不可能出现,因此目前仅进行理论设计。将少部分货运飞船进行适当改装,加装客舱以满足目前极少量的客运需求。

    当然军用飞船完全不受这个限制。实际上,目前展开的外星球矿产开采都是地球上极其稀少价值异常高昂的物资,比如即将展开建设的月球he-3工厂,地球上根本没有这种物质。氦3是核聚变最理想的燃料,不但本身无放射性,连它的聚变生成物也没有任何放射性。而且它聚变产生的能量异常强大,只需要从月球运回65吨氦3,就可以满足目前中国一年的能源需求(当然大规模航天开始后,需要的能源会多一些,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100吨)。配合常温超导,大量氦3的获得必然会将核聚变反应堆的实用化,小型化向前推进大大的一步。等到核聚变堆成功的那一天,人类的宇航飞船就可以插上一双更强有力的翅膀,用平均高达0.3倍光速飞往比邻星成为可能。到那时,星际移民就不再是一张无法超出纸面的计划。因此,保证月球工厂以及运输过程的安全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氦3的开采,运输都必须有军队的全程保护。

    *

    第二天,中央就这个规划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和军委会议。在主席的预料中,政治局会议上,“国际合作空间站”这个提议很快就获得了通过,但到了军委会议上,这个提议却遭到军方大佬们的一致反对。大家反对的理由都很一致,也很简单,萧立代表军方说道:“空间站是我们最高科技的结晶,上面有我们的天军基地,有我们最高科技和军事秘密,掺和其他国家进来,很容易造成泄密,敌特破坏,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主席和总理也感到很头痛,不用国际合作,这个昂贵的空间站很容易成为敌人的靶标,到时候怎么办?难不成和敌人打核大战吗?我们强大了,坛坛罐罐多了,肯定更不会轻谈毁灭战争了。合作当然也有不少弊端,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欧洲有钱,没技术,而我们刚好相反,有技术没闲钱。

    争论了很久,总理决定妥协。他说道:“同志们看这样行不行?军用部分独立存在,通过一条狭窄的引道和民用部分相连接。这条引道只对我们的军人开放,其余任何人不得入内。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军用部分可随时与民用部分脱离。如果遭到破坏,炸开也行。”

    萧立问道:“总理所说的独立是指有完全独立的后勤、指挥、姿态调节系统吗?”

    主席接过话说道:“我看可以完全独立,也方便我们进行其他任务嘛。”

    军方成员低头交流了一阵,最后决定妥协了。会议即将结束之前,王显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欧洲提出也要在空间站上驻军,我们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