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恐怖灵异 > 回到未来 > 第一百六十一节 空间之门6
    2024年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庆之际,地球人类第一支太空舰队,中国第一支太空舰队,中国第一舰队在去年竣工的月球基地举行了盛大的成军典礼。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被这支拥有一艘20000吨的战列舰,一艘25000吨航天母舰,两艘5000吨护卫舰,两艘2000吨武装运输舰的“小型”舰队牢牢的吸引住了。从总吨位来看,这支舰队的确太小型了。但是它在人类历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这一刻起,人类正式拉开了太空争雄的序幕。

    舰队虽小,但谁也不敢小看它的威力。“贡工”级战列舰,全重22250吨,编制人员426人,装备两部“龙泉3”型激光炮,一部“落日弓”型电磁轨道炮,各种远中近程防御激光炮共36部,舰载武器防御半径超过160公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落日弓”电磁轨道炮,这部身管长20米的电磁炮能够将200千克的弹丸加速到8千米每秒的高速,是对付陨石和重型战舰的利器。如果弹丸内装核战斗部,可对1000公里外的敌舰队集群造成毁灭性打击。除此之外,“贡工”级战列舰还携带有12架太空鸟战斗机,除增加舰队打击距离外,也可有效增加舰队防御能力。“方舟”级航天母舰,编制人员655人,配备各种防御激光炮32部,可携带72架太空鸟战机。其余各舰也装备一到两部“龙泉”系列激光炮以及数量不等的防御激光炮。第一舰队驻地月球基地,但它却可以在三个小时内对地球上任意角落的敌对目标发起毁灭性打击。更为重要的是,舰队虽小,但由于战列舰,航天母舰以及护卫舰都自身携带了聚变反应堆,使整个舰队拥有了对太阳系内任意目标发起攻击的能力。

    在外面广场上巨大的欢呼声中,我也暂时放下了让我头痛不已的“长寿基因”研究,投入到狂欢的人群。太空舰队成军典礼在月球,但工程师们设计了优秀的现场直播系统,龙城广场上几个巨大的显示屏上正播放着天军司令员岳雪成一跳一跳的把第一舰队的旗帜交到军委任命的第一舰队司令员康林海手中。看到身着天军将官服装,肩上扛着三颗花的岳雪成跳跳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有点好笑。转头看着员工们,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我突然很无聊的想到,他们到底是激动得笑出来,还是笑得很激动呢?还没想清楚,几个员工鼻子眼睛挤成一块的凑过来,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我拉到人群中,这下我除了跟着人群疯狂的一起跳一起笑,也想不了其他事情了。

    狂欢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最后我累得差点虚脱。坐在广场边石凳上休息了一阵后,我脑袋里仍然放不下那个该死的长寿基因。都七年了,我也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能力都相当不错的生物基因专家了。我感觉我已经抓到了关键,可是总想不清楚那一点具体是什么。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也让我郁闷了好几个月。本来哥哥准备转行到我这里来,哪曾想科考船之后宇航飞船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军队地方两套系统知名科学家齐聚龙城,除了经验丰富地位超然的哥哥,谁也不敢做总工程师这个位置。别说过来帮我,用哥哥的话说,“我想要点时间考虑一下那个空间跳跃现象都成了奢望”,不得已,我只好继续一个人奋斗了。

    体力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决定先放弃那个混蛋长寿基因问题,到我的公司各处去看看。说实话,战争结束后,弟弟正式担任公司日常事务总管,我和哥哥一心扑在科研上,已经忘记自己的公司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按照远近顺序,第一个目标是财务部。刚翻开一本账本我就觉得自己不该来这里。几年没怎么和数字打交道,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都有些不习惯了。财务部经理江奇峰站在旁边眉飞色舞的说道:“陈总,我们集团去年总产值达到23万亿,利润3.2万亿,上交国税2.1万亿,人均产值更达到不可思议的6700万,可是创下新的世界记录了呀。”我心里一惊。23万亿也太夸张了吧,赶上半个印度了。“怎么会有这么多?我们不是没有向其他行业进军吗?”江奇峰笑着说道:“集团产业没有扩展,但是我们的研发实力太强劲了,每年都有很多新技术面世。按照计划,这些与集团产业不太相关的技术我们都卖了。但还是有很多技术价值太高,没人有这么多资金能一下子买断,所以还得给我们技术股份。从19年到现在,我们都这么干的。到去年,这些技术股份给我们带来了高达5万亿的收入,估计明年会更多。”

    我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都注意控制集团不再扩展了,可集团的手脚还是深入到了各个行业,恐怕尝到甜头的集团各研究中心对这种额外收入会越来越有兴趣。我低头仔细想了一会,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当初控制龙城不能涉及过多行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造成过多的既得利益者受到损害,引发社会矛盾。而卖技术,大家都能赚钱,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没有必要干涉。继续看了一会,我决定不再去那些行政部门,否则我的脑袋又要被他们一连串的数字弄晕乎。我信步前行,不知不觉就来到龙城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看到大门外那一块毫不起眼的牌子,恐怕没人能想到震惊世界的电磁坦克炮和粒子引擎都是这个机构的杰作。我细细回味了一下,缓缓走了进去。

    粒子引擎中心仍然一片繁忙,杨易教授正带领着数十名知名科学家,将粒子引擎变得更加完善。和几个老教授闲聊了一会,我独自一人来到了高能电磁实验室。不知为什么大家都不在,偌大的实验室只有两个年轻的技术人员在忙活什么。我背向他们走过去,他们似乎没有觉察,在小声讨论着什么。走近了,我听到一个技术人员似乎在说“……就像红色旋转的光环……”。我脑袋好像被什么东西震了一下,脚步也慢慢停下来。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快步冲过去焦急的问道:“你们刚才在谈什么?”

    两个技术员赶紧站起身,紧张的喊了一声:“陈总。”我打断一个技术员的企图辩解,焦急的说道:“我不是要责怪你们,你们刚才谁在说什么来着……哦,是红色旋转的光环,是怎么回事?”

    一个技术员愣了一下,说道:“是这样的,陈总。我上午做超导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给超导线圈通电,我看到线圈似乎发出了红光,而且后来线圈上的电流自己消失了。”另一个技术人员接过话头说道:“我不相信这点,所以我们俩正在争论他是不是看错了。”我继续问道:“你叫什么?你看到那红光,在旋转?”

    “我叫杨中。陈总,我也不敢确定,据我所知光是不可能自己旋转的,也许是我看错了。不过之后线圈上的电流停止了,这点我可以确定。”

    这时我突然想起,几年前,也是这个实验室,曾报告过超导线圈上的电流莫名停止现象,没有辐射,没有温升,能量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这让我欣喜若狂。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就是空间跳跃技术的突破口——超强旋转电流。

    我三步并作两部跑到哥哥办公室。哥哥正在睡觉,我一把把他从临时床上揪起来,望着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先说什么,只是傻乎乎的笑。哥哥挠挠后脑勺,用奇怪和痛恨的眼神看着我。好一阵子,他才歪着脑袋试探着问道:“你没事吧?”

    *

    2025年1月6日,农历24年年底,在重庆郊外山区,两个奇怪的装置被拉到相隔大约两公里的两个小土坡上。走进可以发现,这两个装置是完全相同的,都主要是由一组高能电池组和一组线圈构成。线圈总圈数很少,但导线直径却有2厘米粗,显得相当怪异。下午一点三十分,雾气散去,气温7摄氏度,仪器检查一切正常。我和哥哥坐在距离试验现场15公里的指挥车里,看着监视器上显示的丑陋的装置。虽然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我感觉手心里仍然全是汗水。一点四十分,我望了望哥哥,轻声说道:“开始吧。”

    第一电池组接入回路,一瞬间,10万安培电流流过线圈。我盯着监视器,但一切正常,线圈没有任何变化。“二号能源阵列接入。”我轻声说道。仍然一切正常。“三号能源阵列接入。”我心里颤抖了一下,根据以前有记录的试验怪异现象来看,都是在30万安培电流时发现的。当然更多的时候,导线流过30万安培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次,也一样。

    我有点不自信了。喊出“四号能源阵列接入”后,我有些怀疑我的推断了。突然,周围的科学家们都惊叫起来,哥哥的手也紧紧的攥住我,把我捏得生疼。我定睛一看,“没错!就是它,暗红色旋转的光环!”

    “五号能源组件,斜坡加载。”我觉得这个命令说得特别响亮,特别有气势。我听到了欢呼声,转过头,看见几个科学家已经热泪盈眶。我强忍住自己的兴奋,紧紧盯着随着加载电流的增大而不断变换颜色的光环,好像要把它看透似的。

    47万安培。暗红色的光环已经看起来更像炽白色,我的心里不断企盼那一刻的到来。当电流继续上升了微小的一格后,原本通透的线圈内部突然出现水样波纹。这,就是人类无数科学家,幻想家期盼的空间之门吗?

    “运输试验开始。第一项,金属实心体试验。”我觉得我的声音都在颤抖了。但还是很不错,我至少一字不错的把命令准确下达了。随着我的命令,程序自动装置将一根长一米直径5厘米的钢条向一个线圈内部扔了进去。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在高速监视仪上,清晰的显示着这根钢条没有从这个通透的线圈另一端出来,而是从另外一个线圈,相隔2公里外的另一个线圈穿了出来。不,不是穿出来。事实上是有一些粉末飘了出来。样品分析很快由自动装置送到控制车,经过分析,证明是含0.45%碳的铁粉。但是,与普通的铁粉完全不同,这种铁粉可猛烈燃烧,事实上,它是以原子为单位密集度的超细铁粉。

    得到分析结果,指挥车里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命令重新打开试验装置,并把电流直接调节到47万安培。我下令扔进去一个空心金属球,在另一个线圈端口看到同样的粉末飘出来。我回头看了看在座的科学家,大家都点了点头。没什么好检测的,我依次下令将金属,非金属,以及活体动物扔进去。无一例外的,只有各种颜色的粉末飘出来。

    试验结束了。总共半个小时,这个能将任何材料分解为原子的通道耗费了近60万度电能。看着大家都不说话,我笑道:“这很不错嘛,至少我们发现了一个超级粉碎机。”哥哥也笑道,“就是,这个粉碎机可不是一般的强大,任何物质都变成了基本组成原子。我记得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书上介绍说,人的组成元素能制成一包火柴,几十斤水。我看我们向中央建议,以后处决犯人就用这个东西,变成基本元素彻底回归大自然。”大家都笑起来,天体物理学教授张允说道:“老头子总算见了一回世面,虽然空间传输不成功,但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空间传输已经发生了嘛。有一种空间传输理论简称分解组合,我看分解发生了,组合过程没发生,我想很快我们就能发现诀窍了。”大家纷纷同意,希望我向中央建议,建立空间跳跃研究试验中心,尽早掌握空间跳跃技术。这个技术的掌握,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活动方式,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这事情不用过多解释。见到我递交的研究报告的第二天,主席带领着中央军委几个高级将领造访龙城。一个月后,就在第一次试验的地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四面环山,保密性很高,在试验平台上方有突出的岩石,能有效阻挡来自太空的侦察。研究中心对外称龙城西南地质研究所,属于国家一级保密、一级保卫的军事基地。为这个研究中心,保密程度最高的解放第一工程兵师一团全体官兵在严寒中苦战了一个月,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经过严格审查进入研究小组的科学家立即通过已有的资料,对空间跳跃理论以及技术实现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7年后,研究中心对空间技术的实践已经基本掌握,但是被认为最接近准确的一个理论,也有一个不能解释的因子。正是这个因子,导致空间技术一直只能呆在实验室。在2031年秋的某一次试验中,科学家们突然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惊奇不已的现象。在线圈上边缘的旋转光环竟然脱离了线圈,在线圈外10厘米处稳定存在了几秒钟。这个现象让大家惊喜不已。经过仔细分析论证,科学家们认定那个理论中不能解释的因子就是这个空间门独立存在的理论表现。联立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龙城电流密度方程,完整的空间跳跃理论终于浮出了水面,空间跳跃的时代开始了。

    对于那个可疑因子所表征的空间门独立存在特性,科学家们不断从理论中推导新的试验方法,不断的试验以获得它的运动特性,传输特性。研究小组中第一批科学家都清晰的记得当初第一次空间试验时,由于线圈为单向导致分解组合传输理论中只完成了分解一个环节而产生的震撼性效果。如果独立存在的空间门仍具有那种高效的原子粉碎机效果,独立空间门不但可以用于舰队随时空间跳跃,同时也是不可防御的最恐怖的武器。没什么武器比它让敌人舰队在瞬间变成基本组成原子更让人震撼了,科学家们形象的称呼这种武器为“空间破碎大炮”。

    理论推导完成后,在地面上做了几次小型试验都不太理想。主要是担心能量过大影响安全。要放开手脚试验,只能到浩淼的太空中去。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正向哥哥预料的那样,空间和时间是本质相通的,空间传输,在特殊条件下,就会变成人类根本无法控制的时空转移。太空试验的审批还没有下来,一场意外发生了。

    *

    31年底,快到元旦的时候,我和哥哥悠闲的坐在办公室里,谈论着什么时候到火星上去玩一玩。我很高兴的原因不单单是龙城集团在火星投资的一个氦3——钛铁矿厂建成投产,而且昨天的基因检查发现,我半年前接种的长寿基因已经成功的改造了我的身体。虽然此时我即将跨过半百,但体细胞体外培养表明我将保持这个状态250到350年,然后进入大约五十年的老年期。想到自己至少还能再活三百岁,不兴奋才是怪事。除了我,第二批接种的家人除了弟妹外都成功了。这样一来,哥哥也很兴奋,他再不用痛苦的看着我们一个个在他眼前死去了。正谈论着,军方联络员小张突然推开门,把一张纸递到我手上。我看了一眼,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哥哥连忙问道:“怎么啦?”

    我绷着脸说道,“矿物所那帮家伙违规试验,把一个人给搞没了。”

    “搞没了?”哥哥疑惑的问道。

    我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纸,递给哥哥,“那帮家伙设计了一个试验,想看看‘空间破碎大炮’的‘炮弹’相撞会出现什么现象。哪曾想,两个独立空间门靠近之后根本不受控制,飘到野外去了,最后把一个倒霉的过路人给蒸发了。”哥哥的双肩颤抖了一下,拿着纸条默默的看了很久,动容道:“难道又是一次时空转移吗?不知道时空是平行的,还是统一的。如果是统一的,恐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像过眼云烟,很快就会随着时空波的来临消失得干干净净。如果是平行的,那会不会存在多个时空呢?”

    我没有回答,也不敢回答。我不敢想象第二天醒来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哥哥也是一个梦,那样我会崩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