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轻小说 > 笔花六照 > 十四、文学院长的风流
    一天,我和他到北大参观,五十年前,他是北大学生,重游母校,自是不免畅谈旧事,意气风发。同游的有著名学者,也有香港知名之士。我一时兴起,和他开开玩笑,即席送他一首打油诗,最初写的四句是:

    <span>京华年少忆风流,大学重来五十秋。

    公子翩翩头未白,敢夸桃李遍三洲。</span>

    他又有一首《读嘉靖新安县志》诗,是写他因神往黄山,而勤读有关黄山资料的,亦甚有趣,一并录下:

    “长城”拍这部片子时,曾请前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长李棪(棪斋)和我做顾问。可惜因天气关系,外景队屡受阻延,到最后可以成行时,棪斋和我都因另外有事,不能去了。不过严重虽然不能“成”行,但却“成诗”,写成了《黄山想象诗》五首。诗前题记云:“屡阻黄山之游,然近读有关资料,诗兴勃发,成黄山想象诗。”“想象诗”之名甚趣,古人似乎未有此类作品。近录两首。

    <h3>读嘉靖新安县志</h3><small>《志》云黄山西北山势中拆,望之类太华,有小华山之称。</small>

    蜿蜒峦势发多颜,西北中分小山。

    旧志新客闲里读,谁怜终夕想云还。

    未识棪斋之前,总以为他是做过文学院长的人,恐怕多少也不免有点“道貌岸然”吧。相识之后,始知他望之虽有“道貌”,但并不“岸然”。他平易近人,语多风趣,而且和晚辈也并不讳谈“风月”。

    <h3>笔峰</h3><small>从四面下望此峰不甚高,然气势含蓄,上生松树,如生花妙笔。</small>

    绘天鸿笔贴云齐,百炼文锋信手提。

    千古生花无梦接,群峰何忍序高低。

    一九七七年我和他到北京旅行,他和我谈起北京旧日“八大胡同”的“风月繁华”,当时他在北京大学读书,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不过他说“八大胡同”的名妓,不是轻易可以做“入幕之宾”的,她们之中懂得琴棋书画的也不少,虽然不是绝不“卖身”,但还是以“卖艺”为主的。她们的“格调”之高,恐怕还在时下的一些影星之上。

    (此文写于一九八零年八月。棪斋九六年辞世,年九十岁。)

    虽然曾在银幕、屏幕上一现再现,但长城公司拍的这部华语片,还是颇有特色的,第一个特色,它的外景是在黄山拍的。古人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风景之佳,可想而知。第二个特色,它的插曲是由“正牌刘三姐”黄婉秋唱的。黄是大陆片《刘三姐》的女主角。

    <h3>棋石峰</h3><small>笔架山之右,岩石低出横卧于两峰之间者,山脊颇长,奇石甚多,习称仙人对弈。再往右则为丞相观棋。</small>

    棋石天生似匠成,仙人对弈久闻名。

    翛然局外旁观者,窥测输赢悟转清。

    <hr />

    写景抒怀,两臻佳妙。“神游”不逊亲临矣。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