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轻小说 > 笔花六照 > 三十、柳北岸的旅游诗
    <span>我们似一条藤上的苦瓜,

    默默地开过了淡淡小花,

    看骄阳摆着好大架子,

    亦让轻佻的风姨乱刮。

    因为要在这片土地生长,

    便不能说为寂寞所啮痛,

    我们还得到一份矜持和沉静,

    最少亦可望见朗月朦胧。

    上帝指定我们制造苦味,

    但我们自生了智慧和孤高,

    心上亦敲着相同的音节,

    配合了翡翠一般的美貌。

    至上的恋情常常霉锈,

    大地那无衰老的一天,

    你还在怨艾着什么呢?

    难道想到那青幽幽的烟。</span>

    这个“蜗牛”是“背上一个壳儿,慢吞吞地找寻归途”的,这象征了游子思归的心情;而蜗牛的自叹“自己的壳儿重得可怜”,这个壳儿当然亦有双关意义,可以理解为令游子滞留异乡的包袱。看来,作者也是以“蜗牛”自况吧。

    同样的历史感慨,见之于作者在旅游时所写的《二条城》。城是德川家康(一五四二至一六一六)所建,虽然没有凡尔赛宫那样宏伟壮观,但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却是非常重要,可以和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相比。

    <h3>花与树</h3>

    世界各大名城,自然是少不了有许多名胜古迹,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学知识,因而对这些名胜古迹,也就能勾划出它的特征,剖析它的内涵,以及抒发与历史相结合的感慨,写景、抒情、哲理往往合成一体。这是柳北岸旅游诗的一大特色。下面是一些例子。

    按:凡尔赛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城,始建于十七世纪,后来成为法国帝王的行宫。一八零四年拿破仑称帝,和他的皇后约瑟芬曾住在此宫。镜楼是宫中一个著名建筑。凡尔赛宫一面是大花园,另一面有放射形驰道通向市区。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历史结合,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形式上隔行押韵,颇具音律之美。

    <h3>二条城</h3>

    按:这是作者在日本游览了“椿山庄”的联想。椿山庄是东京名胜之一,日本高僧一休和尚开山堂的地方,作者登椿山庄而联想到中国的太湖与黄山。前者是人工所砌,后者则是大自然风景。但作者并非抑此扬彼,而是认为各有妙处,这也显示出作者在美学上“兼收并蓄”的观点。

    <span>肩儿披上了云和雾,

    脸儿贴上了花黄,

    香味从袖子里喷出来,

    琴声透过了纸窗。

    镜里有隙影风光常临,

    亦有春浓秋洁来往,

    多彩雨虹任扇儿轻摇,

    步儿踏碎旅人迷惘。

    红灯转移盈盈倩影,

    酒瓶儿在柔荑的手中发狂,

    说是蕴蓄无限情意,

    给旅人献上了珍珠时光。

    鸭川的水不舍昼夜,

    旅人从笑声中相忘,

    京舞文乐温存片刻,

    休管那西厢月色如霜。</span>

    <span>看过了三万六千顷的太湖,

    登上了三万九千级的黄山,

    人比蚁还微还小,

    大地是绿绿斑斑。

    目前的山庄是用手所砌,

    妙处是蠕动的女女男男,

    在穴里饱赏小涧枫林,

    领略了幽芳与清山风。

    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首典型的格律诗,句法齐整,通篇押韵,可见作者修辞的功力。

    <span>弯弯曲曲小道,

    处处流泉潺潺,

    白鹭笑指赤脚的人赶路,

    仿佛是杏花春雨江南。

    柳北岸的旅游诗还有个特色,就是在异国的胜地联想起中国的山川,抒发游子的心情,作出时空交错的比较。我想,这也说得是作者的“中国心”的一种表现吧。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span>谁说四季有不谢的花,

    谁说万年有常青的树,

    过往的皇帝希望岁月长春,

    但终于不能永听晨钟暮鼓。

    庶士看见花树似薄还浓,

    希望减轻的是大寒大暑。

    其实何须为花树生了幽忧,

    乱世的人有的是长叉利斧,

    且看荒烟乱草的前身,

    当年住的还不是高僧贵妇。

    能站一站就算是人生,

    应为落日和花树相映而欢呼。

    攻城穷凶杀人盈野,

    能站一站已不算辜负,

    休怨轻浅飘忽的时光,

    秋虫之鸣,正是花树灿烂的脚步。

    肚皮里纵有希望的灰尘,

    可把灰尘看成花树的香馥。</span>

    “一个灼热的灵魂,披着无情的外衣”,说的也是他的艺术风格。诗人的内心充满着激情,表现的形式则如冷静睿智的大夫,在透视和解剖各大名城。

    <h3>神州异域 时空交错</h3>

    <span>廊下有不少欢颜,

    一只蜗牛却在石缝中受苦,

    它背上一个壳儿,

    慢吞吞地找寻归途,

    因为冬天即将到来,

    该爬回故居忍受孤独。

    ……

    故居有绮梦系心,

    待春天到来再爬向山麓,

    探问那坚深弥久的爱情,

    看看旧侣是否蓄上了黄胡,

    万一看到的只剩一个壳儿,

    它亦可自由爬到了他处。

    剩下的自由可以凝神细思,

    或再找个隙儿来一回踏步,

    在丁香花旁嗅嗅香味,

    在木槿叶上啜啜清露,

    宇宙既是上帝所营,

    除了羽化谁说是无权安住?</span>

    <h3>游子自比蜗牛</h3>

    <h3>江湖载酒 避世佯狂</h3>

    <span>二之丸御殿有画栋雕梁,

    千匹骏马在屏风里驰骋,

    料不到德川亦有恐怖病,

    地板踏出了夜莺之声。

    妃嫔们小心进酒,

    家臣们跪出忠贞,

    佩剑的武士到哪儿去了,

    只留下小池的水澄澄。</span>

    <span><h3>凡尔赛归途(摘录)</h3>山容水意穿入了车窗,

    接来了一片初黄的丛林。

    三百年前皇帝在这儿行猎,

    妃嫔们在绿茵之上昼寝。

    豪华的宫庭终于建立起来,

    但亦有许多贵人经过这条大道出殡。

    同车的女人们对镜楼恋恋不舍,

    巴不得长坐那儿弹着竖琴。

    周遭全是拉丁人的声音,

    说来说去不外是爱情和黄金。

    女人们认为玛丽鲁意丝的睡床最柔软,

    望见男人便拨着云鬓。

    亦有人说拿翁只存一副白骨,

    休说能够听听约瑟芬的哀吟。

    初黄的林木连续从窗口飞过,

    习习的风儿吹着女人们的香襟。</span>

    按:伊豆是日本著名的风景区,颇有中国的江南风光。“白鹭笑指赤脚的人赶路”,构想新鲜,喻象生动。

    柳北岸的诗,在表现形式上属于格律派,“使人有整齐、端正、稳健之感”(赵戎的评语),但其内蕴的“诗情”却是“浪漫”的,我很喜欢他的一首题为《牵惹》的小诗,就以这首诗为例吧:

    柳北岸的旅游诗不但擅于描写各个不同地方的特殊景物,也擅于描写“特殊人物”。例如他写日本的艺伎:

    柳北岸是新加坡著名诗人,原名蔡文玄,原籍广东潮安,一九零三年出生,今年(一九八八)已经八十五岁了。但他得天独厚,望之仍似不过六旬。他平生最喜旅游,足迹遍五大洲,因之作品也以纪游的诗最多。结集出版的有《十二城之旅》《雪泥》等等。他的旅游诗很有特色,讲究格律音节,注重修辞炼句;而且由于他对历史的熟悉,对各大名城的描写也就更富“内涵”,而感怀亦常寓哲理。新加坡作家赵戎这样评论他的《十二城之旅》:“读了它胜读十二本游记,与其读那些矫揉做作的散文游记,不如读柳氏那简洁明快扣人心弦的诗篇更为深刻与难忘。柳氏通过这七十多首诗,表现其艺术风格的老练与感怀底适当,非时下一般诗人可比。”已故名作家徐訏为《十二城之旅》所写的“序诗”则这样称赞他道:

    <span>望望山山水水,

    给心灵讨了一个喜欢,

    而今又从九州飞过,

    送行的云团千万。

    碧浪朱栏系心,

    风吹落花纷乱,

    真是梦中寻梦,

    只惹得一片悲酸。

    昨日看过纱灯闪闪,

    坐过了笙弦交织的床,

    目前剩下千丝别绪,

    付与竹影纸窗。

    天边的落霞岂有今古,

    江湖载酒才是避世佯狂,

    浅颦深笑都已消失,

    谁想春红秋白,月黑山黄?</span>

    赵戎的评论说得好:“诗人以苦瓜自比,多么谦逊与虚让,这和晋陶渊明以傲霜的秋菊自比,是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因为同样地有着‘一份矜持和沉静’,‘智慧和孤高’。……这素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为高人雅士所轻视的植物,正显出其质朴无华的高洁,比起春兰秋菊之类,更大众化更有意义得多了。‘因为要在这片土地生长,便不能说为寂寞所啮痛!’这些话不但代表诗坛,也是代表整个文坛的。”

    <span>如今我又读到你纪游的新诗,

    对各地的风光与景色发问,

    我看你在十字街头静观,

    在象牙之塔前闲等,

    是一个灼热的灵魂,

    披着无情的外衣,

    细数古今东西的名城,

    向人低诉你对灿烂世界的幽思。

    ……</span>

    《雪泥》是《梦土》与《旅心》的合集,作者为《旅心》写了一首“序曲”,题名“静思”。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说明了他为什么写下了这许多纪游诗。就让我们看看他所思的是什么吧。

    <h3>凡尔赛归途</h3>

    蜗牛而有绮梦系心,把“蜗牛”和“绮梦”相连,真是妙句,充分显露出诗人的浮想连翩,构思独特。但读者也不难理解,因为蜗牛的绮梦是因怀念故居而引起的。作者把蜗牛拟人化,看来是把蜗牛比作异乡的游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