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轻小说 > 笔·剑·书 > 七、盐都卖到咁多钱
    <span>盐都卖到咁多钱,无怪咸龙跳上天。

    官府也收来路货,贼公专劫落乡船。

    剃刀刮耐门楣烂,赌棍扒多席面穿。

    禾米食完麻雀散,留番光塔伴红棉。</span>

    <span>广州唔到十三年,今再嚟番眼鬼冤。

    马路窿多车打滚,鹅潭水浅艇兜圈。

    难民纪念堂中住,阔佬迎宾馆里捐。

    酒店老车俱乐部,隔房醮打万人缘。</span>

    廖风舒原名恩焘,是革命先烈廖仲恺的哥哥,原籍惠阳,晚年在香港定居,一九五四年四月去世,享寿九十,可说是阅尽沧桑。他平生用粤语写成七律很多,经他详加选择,分别集成《汉书人物分咏》、《金陵杂咏》、《史事随笔》及《信口开河录附存》,总名《嬉笑集》。生前曾一再付梓,印成小册分赠亲友。一九七零年一位报界的朋友曾清,对他的诗极为喜爱,曾手录全册,并加以校正。

    当时在书店似乎是有代售的,现在恐怕很难找到了。

    他的《广州即事》诗共有四首,写得颇具妙趣,再录一首如下:

    谈起金应熙“八万元的笑话”,不禁想到廖凤舒写的一首《广州即事》诗,这首诗是用广东话写的。

    又:廖早年作的粤讴亦甚有名,但好像尚未辑成专集。

    写的是一九四八年解放前的“时事”。难民、阔佬一联,令人笑中带泪。中山纪念堂作为“难民收容所”,讽刺意味尤其深刻。他用广东话写的诗名为《嬉笑集》,确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从这两首诗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