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香港讲学的语言学家王力(了一)教授,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前曾任广州岭南大学文学院长,当时我在岭大读书,但没有上过他的课,不过因为性喜文学,也常到他的家中向他请教。他有一门“绝技”,和新来的学生谈了几分钟,往往就能一口说出那个学生是哪个地方的人,可知其对语言学的造诣之深。
他是广西博白人,法国留学生。他有一部语言学方面的著作是用法文写的,研究的专题就是“博白方音”,书名《博白方音实验录》(一九三一年巴黎出版)。广西的一个小县的方言,由于他的著作而为国际学术界所知,也可说是罕有的佳话了。
他今年(一九八一年)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不过精神还很好。前两天我到港大拜访他的时候,已经先有一批他的门生拜访过他了,他仍然和我谈了个多钟头,毫无倦容。
<span>喜从地下得天宫,洞府幽深曲径通;
玉柱雕楹资鬼斧,碧文圆顶是神工。
天教名胜装新国,地以灵奇饷健翁;
出洞莫嗟人境热,披襟犹可捉雄风。</span>
他对乡土的感情甚深,桂林发现芦笛岩时(五十年代中期),他是首批游客之一,曾有《游桂林芦笛岩》七律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