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诗歌戏曲 >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 > 唐高宗——李治
    李治(628—683),字为善,小字雉奴。太宗第九子。太子李承乾被废,改立李治为太子。649年继位。史载:李治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即位初由贞观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他从尼寺召回太宗的幼妾武则天,大加宠爱。不久,立为皇后。武则天参预朝政,逐渐执掌大权,内外称为二圣。在位三十四年卒,葬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

    <span><h3>谒大慈恩寺①</h3>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②。

    花盖飞团影③,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④。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span>

    ①大慈恩寺:故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李治为皇太子时,为文德皇后建造。高宗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师从西域返回并把佛经翻译完成后,奏请建造高二百尺之大塔于寺中,收藏他从印度求得的经论梵本及佛舍利。

    ②日宫、月殿:形容建筑的宏伟富丽。

    ③花盖:即华盖,皇帝乘舆(车子)上的车篷。崔豹《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

    ④“丛珠”句: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引《道荣传》,西域乾陀罗城东南七里有雀离浮屠(塔),初建成时用真珠为罗网,覆于其上。此用其典。林:丛林,寺院的别称。

    唐王朝佛道并崇,道教奉为教祖的李耳(老子),唐王室附会为他们的祖先,尊称玄元上帝。而后世敷衍为的玄奘三藏西天取经故事,亦即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李治这首诗,和玄奘取经有一定联系。玄奘于贞观三年(629)西游求法,贞观十三年才返回长安,获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奉命“于宏福道场披寻翻译”。后玄奘居大慈恩寺,皇太子李治以之为慈恩寺上座(寺主),见《全唐文》卷907玄奘《谢皇太子令充慈恩寺上座启》,充分反映了唐王朝与佛教的关系。

    高宗即位后,玄奘奏请在大慈恩寺建造宝塔,收藏由西域带回的佛经梵文原本及求得的佛舍利。

    首二句写大慈恩寺建筑的巨大、高峻和华丽,比拟为日宫、月殿。万仞、千寻都是极言其高大。

    结尾两句,诗人的目光转向了寥廓的天宇,一缕摆落尘世的纷华而超然物外的思绪,蓦然从心头升起。由于有前面四句的衬托,形成了巨大的背景反差,因而愈加显示出主人公胸襟的高远。这是诗人本身的悟性呢?还是宗教的威召呢?就请慧心的读者去细细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