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宁(1870-1953) 是俄国重要作家,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作品感情丰满、细腻,常常浓墨重染,色彩斑斓,很象一幅幅人间世态的图画。他的语言准确纯正、玉润珠圆,谱写下许多优美的生活乐章。

    <strong>已不见鸟的踪影,树林害了病……①</strong>

    已不见鸟的踪影,树林害了病,

    正在无可奈何地凋零。

    蘑菇的季节已成过去,可沟壑里

    仍强烈地散发出蘑菇潮湿的气息。

    密林比先前矮了,亮了,

    灌木丛中的草枯了,

    在连绵的秋雨下

    浓密的树叶正在腐烂、变黑。

    旷野上秋风飕飕。

    在这寒冷、清新、阴沉的白昼,

    我远离村落,整整一天

    在无拘无束的草原上漫游。

    马蹄声令我似睡非醒,

    我忧喜参半地谛听

    风怎样用一个调门

    在枪管里奏出呜咽的歌声。

    1889年

    戴骢译

    ①这首诗,列夫·托尔斯泰读后击节赞叹,连连说“好诗,非常好,非常正确!”

    旷野越来越开阔,

    旋转着在我们身旁掠过,

    农舍和白杨像在空中浮游,

    转眼间就在田野尽头沉没。

    瞧,山麓下牧场后边,

    松林中露出洁白的隐修院……

    瞧,架在河上的铁桥,

    在我们脚下轰的一声飞到了后面……

    啊,森林来了!伴着隆隆的车轮声

    绿林中发出轰轰的回音,

    和睦相处的白桦成群结队

    鞠着躬欢迎我们……

    火车头喷出的白烟

    像一团团棉絮向四处弥漫,

    或者随风飘舞,或者抓住车头,

    最后都无可奈何地落向地面。

    然而树林越来越稀疏,

    出现了一丛丛灌木,

    随即无涯无际的草原

    蓝盈盈地展现在远处。

    又进入了旷野,那么开阔,

    只见它旋转着从我们身旁掠过,

    农舍和白杨像在空中浮游,

    转眼间就在田野尽头沉没。

    1893年

    戴骢译

    ①高尔基盛赞《在火车上》一诗,说道:“天呀,多么好的诗呀!新颖,响亮,有一种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嗅觉。”

    选自《蒲宁文集》(一),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晚霞顿时收敛了余光。

    我遥望四处,心中怅惘

    面前已经收割的田野,

    只剩下一片暮色苍茫。

    仲向远方的广阔的平原,

    笼盖着一层秋天的夜色;

    只有西天略红的背景上,

    光线膝脆.树影萧瑟。

    四周静悄悄,全无声息,

    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忧愁……

    是由于投宿的地方太远?

    还是由于这漆黑的田畴?

    或者由于秋天的降临

    带来了熟稔而亲切的气息——

    乡村间静默无声的愁思,

    草原上荒无人烟的凄寂?

    张草纫译

    松树一天天更见清新苍翠,

    森林浓密了.田野露出了绿色,

    二月终于降服于潮湿的春风,

    沟谷里的积雪失去了鲜明的光泽。

    打谷场和花园还像冬天一样,

    祖父的房子里笼翠着一片宁静;

    但阴冷的、空荡荡的大厅里已有了春意,

    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人来临。

    透过门上雾气腾腾的玻璃.

    我望着积雪尚未融化的阳台,

    光秃秃的、潮湿的花园不再使我忧伤,

    我待椴树枝头寒鸦重来。

    像狱中等待渴望已久的自由,

    我等待三月的晨雾,葱郁的山冈,

    等待白云带来光亮和温暖,

    等待田野里先来的百灵鸟的歌唱!

    张草纫译

    选自《俄罗斯抒情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