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在明朝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时代的开启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时代的开启

    盛大庆典的准备、战舰的建造、二次增发后大明银元的进一步推广、***象四卫的训练、海龙卫的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大事全部需要王锐来主持。另外,王、聂、谢三家庞大的产业也有许多要事需要他来处理,令他真恨不得能会分身术才好。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位高权重、权倾天下固然是风光无比,可是要将一切事情都做好,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却不为人知,其中苦乐只有亲身体会方才知晓。

    痛并快乐着,这就是眼下王锐真实感受的写照。他常常是忙碌了一整天后,几乎连脱衣服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就那么将自己囫囵个往床板上一扔,立刻便鼾声大作沉睡过去。

    不过累虽然累,但是眼看着大明一天天走向兴盛之路,历史的车轮因为自己而改变,王锐的心中同时也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满足和快乐感。这却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忙碌中,时间总过的飞快。一眨眼的功夫,离庆典之期已是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象四卫精选出的5000兵士单独划出了一个校场,在史梁和周宁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型团体操的彩排。眼下所有的节目已经基本上确定下来,剩下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彩排、练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时这四卫精兵前期的训练成效开始体现出来,正因为底子打得扎实无比,所以他们完成起这种任务来可说是事半功倍。如果是换了一群乌合之众,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型团体操的彩排。

    另一方面,皇宫前面的广场也被封闭起来,进行着场地的准备。四面都搭起了高高的芦棚,令外人无法看到其中的玄虚。这里就是进行庆典表演的主场地,眼下封闭起来是要进行一些改造,以配合大型团体操的表演。

    如此大动干戈自大明开国以来恐怕也是第一次,所以现下京师里所有的人,包括文武百官,甚至小皇帝在内,都对庆典充满了好奇与期望,无不盼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这一日,王锐先是看过了四卫的彩排,然后又视察了场地的准备情况,感到十分满意。按照现在的进度,所有的工作都能赶在庆典前准备完毕。

    他正打算着接下来再去看一看战舰建造的情况时,忽然有亲兵来报,说是工器局的王徵和邓玉函大人派了人来,请国公大人去一趟,他们有要事禀报。

    王锐闻言不由得微感奇怪,因为如果是按照正常的情况,王徵和邓玉函二人应该是来见他,而不敢反让他去见他们二人。眼下既然情况反常,那说明事情也必定是不寻常,否则他二人绝不会如此。这么看来。难道事情是和蒸汽机有关吗?

    一想到这里,王锐不由得大喜,一颗心忍不住狂跳起来。现在能令他感到激动的事情可是不多,但蒸汽机绝对算是一个。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王锐的指点下,王徵和邓玉函其实早已经做出了大气式蒸汽机,并且已是在矿山大量应用。王锐在大同的那六个煤矿,就是用的这种大气式蒸汽机来排水,效率比以前提高了数倍也不止。

    大气式蒸汽机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把压缩蒸汽通入一个圆筒,从而能够产生局部真空,于是大气压力就可以推动圆筒里的活塞来做功。

    但是这样的蒸汽机,要把一个大汽缸交替着加热、冷却,当然是效率极低,烧起煤来浪费非常大。如果是用于煤矿的话,那里的煤价甚低,使用起来还是合算的,可以广泛采用。

    不过,对煤的大量浪费毕竟是这种机器的严重缺点,特别是用于别的地方时成本就太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蒸汽机的效率。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种蒸汽机的活塞运动是直线运动。用途有限,还不能广泛地成为工业中的动力之源。

    因此王锐给王徵和邓玉函提出的要求是一要极大地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二要想办法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如此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这其实就是瓦特所改良的新式蒸汽机。

    尽管王锐这种逆天的“变态”式人物的关键指点,但这毕竟是在“拔苗助长”,生生将原本新式蒸汽机诞生的时间提前将近200年,所以其中有许多技术断层需要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徵和邓玉函率领着他们的团队刻苦奋战,一时一刻也没有懈怠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不断地改进着蒸汽机。虽然还未达到王锐的要求,但是却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令大明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几个层次,逐渐填补了技术断层。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如此坚实的基础,一旦新式的蒸汽机研制出来,立刻就能投入大规模的实用,而省却了中间原本应该有的试用和推广阶段,令大明的工业水平一下就有一个质的飞跃。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王锐才立刻就联想到了蒸汽机上。除了这个事情,王锐想不出还有何事能让王徵和邓玉函竟“斗胆包天”地请自己前去相见。

    王锐一面想着,一面不敢有丝毫的耽误,当下立刻赶到了工器局。

    王徵和邓玉函早已经等候在工器局大院的门外,眼见王锐到来,他俩急忙迎上前来请罪。

    王锐挥手示意二人起身,哈哈一笑说道:“你们今日请本督来,想必是为了蒸汽机的事情吧?你二人不能背着那么大的家伙去见本督,当然是要本督来了,却不知我猜得对否?”

    王徵和邓玉函对视了一眼。躬身齐声说道:“督公神机妙算,令人深自佩服。不错,今日我等斗胆请督公前来,正是为了蒸汽机之事!”

    王锐见自己果然没有猜错,自是大喜,当下哈哈笑道:“好,本督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走,快带我去看看再说!”

    王徵和邓玉函相视一笑,连忙头前领路。众人进了大院,径直来到中间最大的一间屋子里。说是屋子,其实更像一间大厂房。

    刚一迈进大门,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就被矗立在中央的一组高达数米的机器所吸引。它通体散发出金属幽光,如同一只庞然巨兽般静静地卧在那里。

    王锐的眼睛一亮,急忙走近前去仔细查看。不错,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件一样不少,正是改良后的新式蒸汽机!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王锐虽然不敢说是大行家,但却熟悉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自然是一眼就看得出,这新式的蒸汽机应该完全达到了自己所提的那两个要求。

    跟随他的人不懂门道,看不出这庞大的机器有何玄妙之处,竟能让王锐如此欣喜。

    这时,王徵和邓玉函也走上前去。向王锐介绍起新式蒸汽机的改良经过与工作原理。

    大气式蒸汽机的主要缺陷就在于每一冲程都要用冷水将汽缸冷却一次,从而耗了大量热量,使绝大部分蒸汽没有被有效利用。

    因此如果把蒸汽压至汽缸外面的另一个容器中去冷却,那么汽缸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就可以保持始终是热的。避免了把汽缸一会儿加热一会儿冷却,自是极大地提高了热效率,对燃煤的节约自然十分可观。

    按照王锐所指点的这个思路,王徵和邓玉函开始了实验。

    与蒸汽机原本的改良者瓦特相比较,他们二人的一大优势就是资金和人手充足。所以尽可放开手脚去干,不用有任何顾忌。

    二人与手下共同反复实验,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终于发明了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解决了制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艺问题。同时采用油润滑活塞,汽缸外附加绝热层等措施,制成了单动作蒸汽机。

    但这只是解决了热效能问题,只达到了王锐一半的要求。于是王徵和邓玉函再接再厉,经过继续试验,终于研制成了现在这种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动作蒸汽机。

    这种双动作式蒸汽机,把阀门安装得可利用蒸汽的压力来推动活塞,既可向前又可向后。并借助连杆和飞轮把活塞的直线运动变成了圆周运动。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改变,如此一来,蒸汽机终于能够将热能转化为动能,进而将动力传输给任何工作机,真正成为了可实用的动力之源!

    另外,两位大师把一个离心调速器连接在进汽活门上,使其自动调节进汽量,这个装置实际上就是自动控制器,令自动控制技术第一次出现在机械之上。

    二人还提高了汽缸的精密度,把活塞和阀门也做得光滑、严密。通过这些手段,使得蒸汽机的效率进一步增加。

    王锐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王徵和邓玉函的讲解,一边认真查看蒸汽机的每一个部件,双目烁烁放光。

    当二人终于解说完时,他点了点头哈哈笑道:“好,好,这的确是本督所要的那种蒸汽机,两位大师真是辛苦了!不过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还要烦劳二位大师令这蒸汽机工作起来,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才是!”

    王徵与邓玉函自是早有准备,闻言连忙躬身遵命,随即便命令助手烧起了锅炉。

    不一刻的功夫,蒸汽锅炉中的水就沸腾起来。蒸汽通过管道被送到汽缸,而阀门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当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完毕后,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到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从而使机器连续工作。

    随着活塞带动连杆,飞轮开始转动起来。由慢及快,最终形成了均匀的快速转动。

    众人适才虽然听不懂王徵和邓玉函所讲的那些原来,但此时看到快速转动的飞轮,自然是全都明白过来。只需在飞轮上再加一个皮带,这个神奇的蒸汽机就能够为任何机器、工具提供动力!

    惊讶之下,众人忍不住纷纷赞叹,议论之声响成了一片。

    王锐却没有出声,只是双目灼灼放光地紧盯着那转动的飞轮,心中却涌起了激动的狂潮,久久无法平静。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转动的飞轮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意味着人类从此由手工进入到了崭新的机械化时代!

    从此之后,现代化大工业将取代工场手工业,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建立工厂将不再局限于河流沿岸,只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

    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座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厂房就会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高耸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巨大的机器发出阵阵轰鸣,直接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添加动力。

    蒸汽机很快就能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大显身手。

    在滚滚的蒸汽中,大明的纺织品产量将数倍、甚至数十倍地增长,为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市场提供了大量消费商品。而回笼的大量资金,又会进一步刺激工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军工方面,新式火器的制造速度也将大大提高,整个大明军队的更换装备时间会比预计提前许多。有了超级的军力保证,大明就可以拓展疆域,攫取更多的资源,实现王锐建立一个东方日不落帝国的梦想。

    除了在生产领域大发神威外,蒸汽机更能够带来整个社会关系的**。因为随着蒸汽机毫不留情地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模式再也无法满足需要,大批的工厂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资本家这一社会新贵也将随之诞生,并且逐渐壮大,最终占据统治地位。

    在砖石砌成的冰冷厂房里,农民们以往数千年田园牧歌式的恬静生活被破坏殆尽。伴随着一个个农民放下锄头、草叉,换上帆布工装走进车间,新的城镇,新的社会结构也开始诞生。

    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定律,并不需要去人为地强行改变。只要将大明引入工业**的发展轨道,加以时日,其落后的封建帝王制自然会土崩瓦解,被更加先进的制度取代。王锐所需要做的,仅仅是控制好一切,加速这一进程,尽量少走弯路罢了。

    这也是王锐当初为什么不愿意当皇帝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推行的这些东西将来必会埋葬封建帝王制度,只是看时间的早晚而已。

    他当了皇帝再搞工业**,那不是给自己的后人掘墓吗?可如果不搞工业**的话,就无法实现让大明成为东方日不落帝国的梦想。相比较之下,他更愿意成为一个开辟新时代、名垂青史的人物,而不是去当个孤家寡人、被剥夺了大半做人乐趣的皇帝。

    总之,今天蒸汽机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大明即将跨入全新的蒸汽时代。眼前矗立的这蒸汽机,就是开启新时代的钥匙!

    王锐呆站在那里,这种种设想在一瞬间闪过脑海,令他心潮起伏,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竟似痴了一样。

    众人见他如此,哪里想的到他竟想了那么多?不禁面面相觑,既感到奇怪,又有些担心,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王徵和邓玉函互相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督公,督公!这蒸汽机究竟如何?不知是否达到了督公的要求?”

    他俩连问了两遍,王锐这才猛然回过神来。他暗暗深吸了口气,让自己激动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这才点头笑道:“好,好,这蒸汽机正是我说的那样!两位大师此番可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本督定会奏明皇上,重重封赏!”

    二人连忙躬身谦逊道:“若无督公的指点,仅凭我二人的话,又怎么可能发明得出这蒸汽机?督公大人之学深不可测,我等实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敢贪天之功!”

    他二人这话虽然不无拍马屁之嫌,却也的确是出自真心。如果没有王锐的关键指点,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明出蒸汽机的。

    他们俩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科学家,当然十分清楚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都是极为不易之事。而王锐却似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在数个领域之中都能成为领路人,做出了远超这个时代水准的突破。这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想让人不佩服也难。

    王锐听了他二人的话,心中也感到十分高兴。说实话,他对这两位大师才是真心地感到钦佩。自己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和见识,做出那些指点不算稀奇。而这两位大师能够克服技术断层,将他的设想如此完美地实现,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大师,让他感到钦服不已。

    他哈哈一笑说道:“呵呵,两位大师谬赞了。本督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具体的事情都是你们所做,我又何功之有?眼下先不说这个也罢,还要烦劳二位继续辛苦,立刻开始这蒸汽机的大批制造。别考虑钱的问题,能造多少就造多少,而且是越快越好!”

    王徵和邓玉函对视一眼,连忙齐齐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