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玄幻小说 > 官场教父 > 第333章 关于大小便的妙论
    身背处分的吴天然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写了一幅字——忍辱负重,想了想,感到太悲凉,他就随手撕掉了然后,他又写了四个字——负重奋进

    这些天,吴天然想了很多,对中国官员的定位,当代的为官之道,以及自己是不是应该做官等,都做了一番比较深入的思考最后,他认为既然自己已经走上了仕途,就要一直走下去这倒不是为了享受做官的荣耀,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些事情在自己的为人及为官之道上,他认为并没有错,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他“守中”、“持正”的理念当然,根据岳父王国庆既妻子王聪聪的规劝,他决定自己以后应当保持一种外圆内方的心态

    按照岳父大人王国庆的意见,他又坐下来给山阳市委写检查上面虽然没有这个要求,但王国庆说,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吴天然写了一个开头,就写不下去了这时候,他又放出了一串响屁,感到舒服多了由屁他想到了大小便,由大小便他又想到了中国的大小官员,一下子就来了灵感,便随手在电脑上敲下了这样一篇小文章

    大便、小便,紧密相连,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大便时,必捎带着小便,而小便时却未必会有大便正如官员的活动,大官出场,必有小官前呼后拥;而小吏登台,却未必会有大员到场此乃大、小之势异也

    大便干结,自会有便秘之痛,严重者只能灌肠而若呈稀水样近于小便者,则又有脱水之虞小便虽然小,如果尿出的糖份高,那是糖尿病,如果小便发红,怕是尿血,情况严重如果是尿潴留、尿不净,同样叫人难受又据称这大小便经简单处理后还是中药上的两味妙药,前者叫人中黄,后者曰人中白还听说前几年在日本、台湾等地,每天早晨自喝一杯尿的风气很是时髦,据说这是自我保健的秘方呢这也正如大官、小官各有所用,要相互体谅与配合,谁出了毛病都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你不尿我,我不尿你,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哪就太危险了切记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跨台毕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都是一条绳子上拴着的蚂蚱嘛,还计较什么大蝗虫与小蚂蚱呢但官员们也应注意不要穿一条裤子,那样毕竟方便时都不方便

    无论大便还是小便,在方便时,都会有一种排泄的快感憋得越久,快感越强这也正如官员的工作与生活,无论职务的大与小,都要给予一定的表现机会比如正职不能自己一天到晚登报纸、上电视、作报告,也要给副职们一定的露脸机会,因为他们也需要排泄的快感好在现在的官员们都很聪明,大会的主席台上总是至少坐着一排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领导虽然很多人只是陪会,没有讲一句话的机会,但他们仍要强打精神、津津有味地坐在那里因为他们的确是离不开这种当官的感觉,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少壮者出恭,脚踏黄河两岸,手拿一纸令箭前边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呛风撒尿三尺三,大便堆积小如山那是何等声势而老来如厕似坐监,连吭带喘屎不见顺风尿尿滴湿鞋,床上腥臭屎一滩这又是何等的难堪大小便的状况映射出年龄的变化,不服不行这又让人联想到官员,何必总是要去改档案上的年龄呢,老了就是老了,要急流勇退,乐于让贤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占住茅坑不拉屎

    很多时候,撒泡尿照照自己倒是一种明智之举

    看了看上面的这些文字,吴天然自己就先笑了看来自己的文字功夫现在还可以只是这样的文章见不得光,他就通过电脑发到了王聪聪的电子信箱里这样一篇文章,算是自己坐在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写了上面这篇文章后,吴天然的心情好多了这时候,他突然产生了一种需要表达的**这一次则是对为官话题的庄严思考

    他便又坐在电脑前,敲出了一篇《官与民》的文章

    早些时候,笔者曾在河南省的内乡县衙,看到一副楹联,感到有些意思,现抄录如下:“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在这里,小小一副对联,基本上说清了官与民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许多人摆不正这官与民的位置

    官从何来,自民而来2000多年前,陈胜就昂首问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官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世代继承的秦始皇一统天下,何其威猛,他自名为始皇帝,是要让他的子子孙孙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永远传下去的不成想,民意如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失掉了民心的大秦王朝,落得个二世而亡的可悲下场,这是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灭秦兴汉的恰恰是一个出身农家,等到壮年才做了小小亭长的刘邦皇帝尚且如此,一般的达官贵人,岂能忘了官来自于民这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可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人一阔脸就变,一做了官就再不会做人似乎自己和老百姓格格不入,整天里吆五喝六,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官不大,架子可大着哩,迈着官步,打着官腔,养着官体,活脱脱就是一个“官”这名字本是让别人来叫的,一做了官,这名字就只有比他大的官叫得,若百姓或下属直呼其名,那是万万不行的,那是比挖了他的祖坟不能容忍的事

    官为何来,为民而来古代的官吏常说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现在的官员也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当了官,那是要为老百姓办事的为民请命的官,是好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是好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也是好官这些官,老百姓是记在心里的古代是这样,今天仍是如此焦裕录、孔繁森、郑培民、史来贺这样和老百姓心连心的干部,他们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用他们的誓言和行动,已在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但也有不少官吏把官与民的位置弄反了,把自己看作百姓的老爷,称他一句父母官,他心安理得做了官,忘记了为民的宗旨,为的是自己的升官发财为自己,他要盘剥百姓,吸百姓的血为自己,他要搞形象工程,赢得上司的好感为自己,他要杀鸡取蛋,涸泽而渔,用数字来贴金这样的官,在戏台上是丑角,是反派,最后不是罢官就是杀头在现实中,同样是伪君子,是臭狗屎,其最终的结局,一样是罢官或杀头

    官如何评,由民来评为官者总关心自己的政绩,这政绩究竟如何来评价,可是大有学问许多官员,只关心上司对他的印象,而民意如何,他是不愿听,也听不进去的只要上司赏识,哪管它洪水滔滔,民怨沸腾有粗腿可抱,就能占着茅坑不拉屎,一塌糊涂照升迁看到上访的百姓,就感到恶心,认为是刁民,是和自己这个父母官过不去,就视为仇寇,大声喝叱但古今的执政者也看到了这样的流弊,就有了述职和述廉,有了私访和暗访,有了清议和民评有责任心的官员,怕下属堵塞言路,还要亲自到民间去,和百姓交朋友、结对子、察实情还道出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道理不错,一个官员,你的人格如何,官德怎样,政绩优劣,你的个人总结不算数,上级的夸奖也不算数,同僚的溢美不算数,甚至连你的悼辞也不能为你盖棺论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要老百姓说了才算数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官归何处,归之于民取消了干部的终身制,干部最终是要解甲归田,回归于民的有许多官员只知自己在台上的红,而不知在台下的灰,就适应不了下台后的生活执政时,门庭若市,万人瞩目,下台后,门可罗雀,车马冷落不少人的确是郁郁寡欢,抑郁而终因为他红了一辈子,竟连一个真心的朋友也没有,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官员有太多的不理解,他只能在焦虑中死去因为他连做一个普通草民的资格也没有了相反,倒是那些不怎么看重官位的人,仍有不少的朋友和伙计,其中也不乏民间的知己因为他在台上时知道“自己也是百姓”,在台下时,他就能享受到百姓的待遇和乐趣

    这篇文章,吴天然自己感觉也不错而且这一篇文章还是可以见光的,甚至可以在党报党刊上发表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基本上就是他的真实想法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感受,作为一名官员,已经很不容易了

    今天所写的三篇文章,都是关系到从政之要的第一篇是检讨,第二篇是戏说,第三篇是心声

    通过整理自己的思路,吴天然感到他对于为人与为官又有了的体会

    下一步,他就要挽起袖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