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VCD
VCD光碟是由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等电器生产厂商联合于1993年制定,属于数字光盘的白皮书标准。
泰美VCD碟机比历史中的万燕VCD碟机提前一年出现,历史的轨迹已发生了蝴蝶效应,随着泰美VCD碟机的兴起,VCD光碟的标准比历史提前一年出现,泰美碟机上市不到一个月,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等十二家电器生产商联合发布了数字光盘的白皮书标准。
为了推动碟机市场的发展,杨国华交给陈一飞一个任务:“扶持盗版商发展国内的盗版碟片。”
光碟的盗版技术在科航建立之初就开始研发,由于技术含量较低,在碟机上市之前就完成了研发。
陈一飞拿着光碟盗版技术忽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华康大酒店的一个包厢,陈一飞向七八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介绍着盗版行业的前景。
“各位,国内有十多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人购买一张碟片,那就是10多亿张,一张碟片的成本是3元左右,可以卖到10元—20元,利润将近7倍,一条生产线的成本是50万元左右,只要卖出8万张碟片就可以收回成本,80万张赚多少?800万张又能赚多少?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如果你们错过,将会后悔终生。”
陈一飞别的不行,他的忽悠功夫.绝对是顶尖的,这八人是陈一飞当年在深圳买股票时结交的,得到陈一飞的指点,他们不仅在股市大赚一笔,还逃过了今年四月份的股市风暴。
“陈兄弟,我要两条上产线。”旁边.坐着的老周说道,其他几个商人也不甘落后,纷纷购买生产线。
陈一飞以技术入股,他们每人购进一条生产线,陈.一飞就能分到三成的利润,生产线的成本只是十几万元,陈一飞狠狠赚了一笔,这次招商,陈一飞共卖出18条生产线,赚取数百万元的利润。
随着大量盗版碟的出现,泰美碟机的销售额逐渐.上升,泰美每台碟机的盈利是4000多元,比卖一台电脑还赚钱。
楚香梅也不得不佩服杨国华的经商能力,上个.月只销售了几百台,这个月翻了十几倍,销售了几千台。
在杨国华的眼.中,几千台只是开始而已,以国内的消费力,起码有一亿台的份额,VCD,超级VCD,DVD,这几种碟机将会给科航带来数以百亿计的利润。
万燕当初的失败在于没有申请专利,被其他的碟机生产商纷纷仿制,由于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太大,导致万燕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营销经验的不足,没有重视产品的运作,万燕的市场份额最终被别的生产商蚕食,为他人作衣裳。
科航则没有这种顾虑,科航的资金雄厚,并且在国内和国际上都申请了专利,研发部得到杨国华的指点,少走了不少弯路,杨国华在重视碟机销售的同时,并着重VCD后继的开发,VCD碟机有8年的发展历史,8年后,VCD将会被淘汰,科航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超级VCD和DVD这两种碟机已投入研发。
在市场营销方面,科航的销售团队更是全国顶尖的,配合杨国华独特的营销方式,泰美碟机很快在全国的各大电器商场上市。
由于姜、孙两人研发出VCD碟机,杨国华奖励他们每人一套公寓,一辆轿车,还有100万元的技术发明奖,这么丰厚的奖励,大大刺激了研发部的成员。
VCD碟机的发展需要的时间,对刚起步的碟机市场,杨国华注重的并不是国内的销售,而是市场的培养,电子产品和其他的行业不同,在92年,几千元一台的碟机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的。
由于国内的市场低迷,杨国华转而把眼光放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杨国华不打算采用直销的方式,而是采用联销方式,寻求海外市场的代理商,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登陆海外市场。
会议室内,杨国华提出关于向海外市场进军的提议。楚香梅提出了意见,“董事长,这碟机是一种新奇的产品,国内的市场还没成熟,冒然向海外市场进军,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
“相比于国人,外国人更容易接受新奇的东西,而且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国内是数倍以上,购买力明显比国内的强。”
在会议上,杨国华力排众议,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公司由杨国华坐镇,进军海外市场则由楚香梅全权负责。
北京机场,杨国华送走了这个娇滴滴的美人儿了。楚香梅的海外之行很顺利,在高额的利润吸引下,数十个海外的经销商同意代理他们的VCD碟机。
杨国华的眼光无疑是正确的,VCD碟机在海外市场销售得很火爆,由于供不应求,杨国华扩大到五条生产线。
会议室内,公司的高层相继发出感叹,才上市两个星期,海外市场销售3万台,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由于碟机市场的火爆,海外的几家电器生产商想以高价买断科航公司的专利权,如果杨国华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倒是可以考虑。
日本的索尼公司出价是3000万元买断VCD碟机在日本的专利权,杨国华连鸟都不鸟他,3000万元就想要VCD的专利技术,简直是妄想,就是3亿美元杨国华也不会卖给小日本,30亿美元倒有可能会考虑,可惜日本人出了不这个价。
“如果贵方能出300亿美元,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杨国华淡淡一笑道。
索尼的代表伊藤英明闻言后脖子变得通红,30亿美元?这简直就是侮辱他,为了获得这项技术,索尼的代表忍了下来,语气严肃的说道:“杨先生,30亿美元我方是不会接受的。”
“你们不接受那就请回吧!没有30亿美元,我也不会卖给你们日本人。”
双方谈判最终破裂,伊藤英明黑色脸气呼呼的走掉了。
杨国华不缺钱,以他现在的身家,几十亿和几十元没什么区别,只是数字后面多十几个零而已。
一次性卖断还不如慢慢收取专利费,杨国华的把专利费定在100美元,外国人生产一台VCD碟机,就必须交付他100美元,杨国华并不怕日本人盗版生产,这样他获得的赔偿就更多。
蓝海有限公司的总部,杨国华在总裁办公室听取这段时间的业绩报告,蓝海经过半年的发展,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公司执行以城市包围农村的策略,短短的半年时间,蓝海的营业额达到6亿元,盈利3.22亿元,蓝海正式成为保健行业的巨头。
8月初,蓝海的员工达到2.5万余人,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更新中,公司每个月支付的工资超过1000万元,如果蓝海公司倒闭,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邱昌文的稳健让杨国华很放心,公司在扩张的同时稳打稳进,在巩固当地市场的同时,向周边蔓延。
蓝海的发展速度是当之无愧的,从3000万到6个亿,半年的时间翻了20倍,称之为业界的奇迹毫不为过。
邱昌文提交了一个计划,关于收购制药厂的提议。杨国华浏览计划书后,批准了他的提议。
蓝海目前的产品单一,这将会制约着蓝海的发展,从事药品的制造,产品向外延伸无疑是有利的。
为了扩大蓝海的知名度,8月中旬,在杨国华的指示下,蓝海斥资1亿元成立蓝海慈善基金会,用于医疗事业,凡是特困户均可向蓝海慈善基金申请医疗款。
蓝海的善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新闻媒体的赞誉,蓝海的声誉日益高涨,销售也跟着猛涨。投资两亿元搞慈善,这在国内是屈指可数的,排在蓝海前面的也只有红星、华康这两家公司。
红星集团也不甘落后,斥资5亿元成立红星慈善基金会,款项用于建立10000所红星希望小学,华康慈善基金尾随其后,斥资3亿元在西安市建立华康大学。
红星,华康,蓝海三个巨无霸的大手笔,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捐款数以亿,“这三家公司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民众纷纷议论的一个话题!
在邱昌文的操作下,蓝海成功收购了十数家小型制药厂,经过改组后,这十多家小型制药厂合并为蓝天制药总厂,专门从事各种营养品的生产。
杨国华看着他的报告,满意的点了点头,“做得不错!从事药品生产不能马虎,毕竟这关乎到生命安全,这一关一定要把握好。”
“董事长,这方面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把关好的。”
杨国华处理好科航的事务后,联络了苏媛媛。
科航的总裁办公室,苏媛媛浏览着杨国华递给她的金融报,“小华,你怎么看待英镑?”
杨国华沉思说道:“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国际游资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做空英镑的,索罗斯在去年就开始布置,如果你赶得及时,分一杯羹也不是难事。”
英国伦敦,索罗斯,赛恩,苏媛媛都在国际市场放空英镑,其中以新天地的资金最多,建了350亿美元的仓位放空英镑,100亿美元放空意大利里拉,苏媛媛也建了50亿美元的仓位,索罗斯前后投入150亿美元,相当于量子基金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