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林南一听便是一愣,待到艾草将自己所闻所见细细说完,林南这才明白原委<!->疑惑之余,也不由犯了琢磨自己印象中的子瑶,举止有度,谈吐不俗,至少遭到的教养绝对是好的而从最后乔叔的所见来看,其家世也肯定是官宦人家可既然是这样,按照祖母这般大阵仗弄下来,便是什么样的人家,也应该浮出水面了到现在为止,却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似乎只剩下了两种可能
一种是,庄家本身不是京师人氏,当日在京郊二人相见,子瑶是来走亲戚的可如果是这样,在襄阳城被强行架走的子瑶,就不会说出让自己到京师相见那样的话来如此可见,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另一种……不会这么巧?自己当日南行,出于不为外人道的原因,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成了乔山虎既然自己是这般行止,那么子瑶……会不会也因为类似的原因,用了假名姓呢?就像艾草说的这个消息,会不会是卫子瑶,变成了庄子瑶呢?
林南这想法一出现在脑海,登时便有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连自己都有些不能置信但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却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以林家、赵家和宫里头这般集合的人脉,竟然都打探不到庄家的消息,相比较之下,这种可能性就变得愈加大了……
凡事就怕万一,万一这事情真的就是这么巧,那么照此发展下去捱到哪一天老太太耐性用尽,另找一户人家给自己订下了亲,那就一切都晚了到了现在只有抱着宁杀错无放过的心思,是与不是,得自己亲身弄个明白了一想到这里林南便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叫过了春和和林四,耳朵边细细嘱托了一番之后,把两个人派了出去
林府那边折腾得热火朝天,卫诚这边也有了进展
这几天虽然女儿的婚事不断挂在心头,可本职工作依然要放在首位,因而卫诚还是按部就班地上朝下朝,在户部协助尚书郑桓处理公文但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怎么的卫诚就感觉周围有些人的态度,似乎有些古怪有几次几个熟面孔的同僚正说着话,他一过去,几个人不是转了话题就是不说了txt电子书下载**碍于情面,卫诚也不好深问,但内心深处却觉得,这古怪很可能与自家女儿和林府的事情有些瓜葛
意识到了这一点,卫诚是心急火燎地迫切想把这件事给处理掉利用当值的时间闲暇卫诚走了好几个衙门口,见了见老上级,看了看旧同年,顺便也和现在的同僚见缝chā针地摸了摸情况许是卫诚连续多日来过得都不怎么舒坦老天开眼,在一位旧同年那里头,还真打听到了点情况
这位旧同年和现在升任汉南都指挥同知的张忠乃是同乡,昔日一同离开家乡出来打拼,虽然现下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但依然时常互相通些音信前几日叛乱平息之后,这位旧同年也在京师给张忠去了一封信,但是张忠还没有荣升都指挥同知因而这封信也只是表达了一下朋友之间的关怀,兵荒马乱的保证平安便是世人最大的安慰了
本身通信内容很寻常,但张忠的一封回书却于日常的寒暄之外,另有一番内容此次平叛,张忠也是在襄阳城和鱼儿洼几历险情,差一点把命都送在两军阵上劫后余生,不免重重生出许多感慨来同时,面对在战场上认识的那个叫乔山虎的年轻人,也毫不吝惜笔墨地颇说了几句,生出了后生可畏的赞赏来,这在以往的信笺中是很少见的因而这位旧同年也很有印象,到后来朝廷风言风语地说起平乱大功,前后一印证,这番消息摆在卫诚面前,就成了最间接的第一手资料了
然而让卫诚略感失望的是,张忠在与朋友的信笺中,对这个乔山虎的身世和来历,却没有任何的描述,若是联系起来乔山虎的职分,怕是也不难理解张忠的谨慎可现在卫诚要的,恰恰就只字未提,就好像吃个刚出锅的热包子,吃了好几口都没有看见馅儿一样,憋闷得难受
卫诚左想右想,最后都想豁出去赶奔飞翎卫东镇抚司,去找杜宁间接问个明白了,结果,就在他犹豫不定没有下决心之前,朝廷忽然下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下来,朝堂上旁人如何暂且不提,单是卫诚,就好像面前忽然被一道巨浪掀了一个跟头,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的内容,就是先前启元帝和杜宁私下商量的结果大体上就是说,先前朝廷事务繁重,水患兵乱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因而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得完全很多人在前一段时间立了功,朝廷却没有及时给予应有的奖赏,皇上圣明烛照,明见万里,这一回拾遗补阙,将有功人等,尤其是平定水患和叛乱的文臣武将逐个列出来颁赏,以示公允
伴随着圣旨的,是一张附加的奖赏列表,好长的一大串,站殿中官钱海当庭逐个念来,铿锵有声在启元帝有心的推动下,这奖赏的榜单上头,不但有东南治水的功臣小吏,有平定叛乱的将校,而且还有身居幕后,在水患和叛乱交加之际,提调钱粮、筹备后勤诸般工作的很多文臣
如果说第一次的颁赏是有针对性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拾遗补阙,则相对来说非常全面了虽然这次颁赏的规格相对不高,大部分被颁赏的官吏都是中层的干吏,只有几个是跃居高层的人士,但此举一出,却是彰显了皇上明察秋毫、赏功罚过的意志,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朝野内外的官员和百姓,侧面带动了正在进行的战后灾后重建工作的进程
所以这道圣旨一下,朝堂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卫诚也是心生感怀然而没等他感怀散尽,钱海念到的一个名字和接下来的赏赐,登时惊得卫诚瞪大了眼睛
“原翰林院编修林南,奉旨南行查访,巧过襄阳,遇藩王谋反事即与飞翎卫丘彪等血战襄阳,积功而升为百户;于平乱战事中先后斩杀江寇江东来、东海巨寇罗放,守御有功;其后襄助汉南都指挥佥事张忠,率五十余斥候追击叛军,于浦下镇解其围,追杀并歼灭、俘虏淮王叛军近千,可谓文武兼资,战功赫赫特赐御马一匹,宝剑一口,并加封其为亲军千户,调于府军前卫任职,随扈左右”
这一条一出来,朝堂上便是一阵低沉的骚动声
眼下科考刚过去半年多,当时林南得以高中探花跨马夸官游街,是以他的名字这些人并不陌生,所谓翰林编修,便是林南在之后的任职这点不值得奇怪,奇怪的是,这道旨意中说的事情奉旨查访……结合先前的讯息,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已经知道了,这是走的飞翎卫的系统办事但一个刚刚参加科考的书生,忽然间就成了飞翎卫的密谍,这个跨度,有些大了点?
这还不算,后头那说的是什么?
与飞翎卫丘彪等血战襄阳平乱战事中先后斩杀江寇海寇巨擘江东来和罗放江东来在北方可能名声不显,但有南方籍的官员可知道他在江上的威名;至于东海罗放,则是朝野内外都臭名远扬的巨寇了这两个人都被这个探花秀才斩杀了?
这还不算
后面的消息愈加震撼以五十余人的斥候队,大破淮王近千府兵这条消息现在很多人都烂熟于胸,而消息传来传去,那被破的淮王府兵数量也从近千传到了数千不等,但那率军破敌的人却是铁板钉钉,是现任汉南都指挥同知张忠啊怎么这道圣旨里头,又多了一个林南?让人迷惑疑惑、抓心挠肝、以至不可置信的是,这么大的武功勋业,造就者竟然是一个刚刚考了功名的书生秀才
朝堂上,除了知晓内情的极少数人和与林家交好的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是瞠目结舌,不能置信地互相瞧着,心底里有些怀疑这旨意中所说事情的真实性而有些文官,尤其是都察院的一些言官,则对皇上用一个刚刚科考取得显赫功名的文士,却去做一些与案牍无关以至是相悖的查探、寻访,尤其是用了飞翎卫的身份掩护,有了很大的意见
朝堂上这种反应,早已在启元帝的意料之内,启元帝在御座上悄然咳了一声,骚动忽然间停了下来,钱海顿了一顿,继续往下念着奖赏的名单但现在的卫诚,却早已经没心思听下去了
现在他的心里七上八下,如打翻了的五味瓶,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滋味
大多数不知情的人大概不会太在意这条奖赏内容,可卫诚却不然这些天里,除了上下朝处理必要的公事之外,卫诚心里头反复出现的只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靖北伯府林家的林南,另一个,就是女儿倾慕的、先前传言飞翎卫的年轻俊杰乔山虎被林家婉拒之后,卫诚一门心思想找到这个乔山虎来,想用这个后起之秀,来好好杀杀林家的气焰可谁知道,满腔的热情,在朝廷一道旨意下来之后,仿佛被冷水浇头一般,消失得荡然无存
结合之前从旧同年那里搞来的第一手资料,卫诚百分百地确认,那个所谓的乔山虎,就是之前桃大娘保媒牵线的,那个古石街林府的小子——林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