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就是气,是实实在在的一种东西,物质也好,能量也好。是,也不是。等你感受到了你才会真正知道。现在只能对你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气”。
气功和内功,就像楼上所说的呼吸方法,这个是求得气感的一种途径,不是气本身。并不是学会了那几种呼吸方法就等于知道了气。
楼主没看懂我的话吗?元气的本质就是元气。一切只是一个名相而以。先贤感受到了这个东西,但是不知其名,所以告诉你这个叫“气”。物本自然,唯心造相。人感受到了那种不一般的感觉,不是物质世界的理论所能解释的,所以把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理解为“气”的作用,称这种感觉为“气感”。所以“气”就是本质,没有另外一个本质的本质。你千万不要用现代物质科学理论去解释气这个东西,给它再找一个“本质”。那样只能越走越远。
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它是由精化生、随着生命而来的,所以古人说,天命之谓性。马莳注内经说,性即气也,"元精"化生,所以叫元气。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来源于元气。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感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家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二)真气——
“真气”和精、津、血、液、神(高级神经活动),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常人们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三者是生命的根本。《灵枢本脏篇》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所以古人对“精、气、神”三者的调摄极为重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用以却病延年的论述。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能,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精伤则神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因此,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
精是生命的基础,秉受于先天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物质。所以《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万物化生必从精始”,人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在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了生命。
神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是内脏功能的反应,其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须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下归于“丹田”,不断予以补充。
真气是生命的动力,五脏六腑四肢百体所以能正常地工作活动,就是依靠真气温养付与能量,才能各尽职能,否则就没有精的再生,也就神去身亡了。在后天的生活中,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为了积精全神,首先以培养真气为主。因此,前人提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中气——
你好,你说你中气不足,你知道什么是中气吗?所谓中气是指中焦之气,因为脾胃位于中焦,也就是脾胃之气,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也可以说是水谷精气,拿现代的话来讲供应和维持人体的生命的基础物质.
故此,中气不足的治疗就是健脾和胃,使脾胃健强起来,传统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资生汤,香砂六君子汤等等.
由于,中气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在脾胃较强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食物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