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在明朝 > 第四百六十五章 龙虎汇京华(下)
    第四百六十五章

    龙虎汇京华(下)

    还别说,朱由检当真有几分说书的天分。如果跑到这一行去混饭吃的话,估计能抢了不少人的饭碗。

    他的一番故事讲完,温体仁和周延儒等人全都听傻了眼。一方面是由于“威龙”舰首航的遭遇的确称得上是惊险万状,另一方面,朱由检讲的也确实精彩,情节跌宕起伏处,令众人全听入了神。

    故事讲完,众人半晌都没言声,似乎仍在回味。先不说遭遇海盗和倭国使团的事情,仅仅那场海啸,就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后怕。

    若不是上天眷顾、王锐临危不乱和“威龙”舰过硬,一船人恐怕早就葬身大海喂了鱼。

    如果小皇帝和王锐同时遭难,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众人当真是想都不敢想。除了温、周二人之外,其余人后背都感到凉浸浸的,冷汗湿透了衣衫。

    王锐是亲身经历,过后由于接连的变故,所以没来得及细想,也没太在意。但此刻听朱由检再次讲述那番经过,他亦不由得感到了一阵后怕。如果当时运气稍差一点、自己的反应稍慢一点、或是“威龙”舰有一点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恐怕会成为最倒霉的穿越者。糊里糊涂就送了性命。

    就在一片沉默之中,只听朱由检笑吟吟地说道:“怎么?众卿为何都不说话?莫非以为朕刚才是在编故事不成?”

    温体仁等人闻言这才猛地回过神来,连忙纷纷起身离座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回皇上的话,臣等万万不敢!”

    周延儒适才被温体仁抢了先,此刻再不肯落于人后,当下笑着抢先继续说道:“皇上刚刚叙述的经过惊险之极,臣等都听入了神,宛如身临其境一般,因此这才有所失仪,还请皇上恕罪!此番‘威龙’舰的首航成功,多亏了皇上的洪福,也全赖上苍眷顾,列位先皇的庇佑,方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此实乃我大明之福、黎民百姓之福、更是臣等之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带头这么一喊,其他人自然也立刻跟着跪地叩头,山呼万岁。

    王锐不禁暗暗一笑,心说这个周延儒果然是会说话,怪不得在原来的历史上被小皇帝所喜欢呢。此番他们能够逃过海啸一劫,固然可以说是托了皇帝的洪福。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小皇帝如果不去,那没准他们还碰不到海啸也说不定。如果这么理解,那小皇帝岂不是成了“扫把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嘴两张皮,随你这么说都可以了。

    当然,这念头王锐只是想想而已,绝不可能说出来,否则他就算再受小皇帝宠信。也非得脑袋搬家不可。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果然,朱由检闻言忍不住龙颜大悦,哈哈笑着说道:“周卿说的不错,此番朕能逢凶化吉,的确多亏了上苍眷顾!呵呵,除此之外,太傅一家的功劳也是不小。若非太傅临危不乱,以及佛朗机夫人的出色设计,后果如何恐怕是不堪设想。这些功劳,朕自然还要重重封赏!”

    王锐见他将话题说到了自己头上,连忙跪地说道:“此番臣请皇上秘密出宫主持新舰下水仪式,虽说是事由需要,但却是坏了规矩,而且更是令皇上险遭不测,实是罪莫大焉。皇上不治臣的罪,臣已经是感激涕零了,又怎敢再奢求封赏?还望皇上收回成命才是!”

    朱由检对他的谦虚已经习惯了,也不想再继续秘密出宫这个话题,于是摆了摆手笑道:“出宫之事错不在太傅,而在于朕。此事也再休提!今日朕一回宫就召诸位卿家前来,乃是为了海寇与各藩国使团的事情。眼下大典在即,不知众卿可有何章程?”

    他在于将议题拉到了正事之上,几位阁臣互相看了一眼,各自沉吟起来,并未立刻开口。因为这两样大事的总负责人都是王锐,他们只是具体办差而已,所以这章程自然还是应该由当家人先拿才是。

    王锐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当仁不让,略一沉吟便即率先开口道:“启禀皇上,眼下新式战舰既已试航成功,下一步自当全力建造,争取早日组成一支海上舰队,令海龙卫形成真正的战斗力。等到我大明舰队驰骋海上之时,就是那些海寇覆灭之日。这一点此番已得到了验证,应是毋庸置疑!至于此次擒获的那些海寇,臣回去后就会严加审问,彻底摸清其底细。以臣料来,那些海寇多半与李氏朝鲜脱不了干系。若果真如此,那正是求之不得,这些海寇臣其后还有妙用!”

    温体仁等人没有他的那般见识,根本没去想打李氏朝鲜主意的事情,因此听到海寇竟然同李氏朝鲜会有关系,而且还求之不得和有妙用,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朱由检对王锐最是了解,也听他详细解说过海上争霸的策略,所以一听之下便猜出了一些端倪,不禁微微一笑说道:“好。既是如此,那些海寇就交给太傅了。朕相信太傅必已有了妙策,绝不会令人失望!”

    王锐也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现下大典之期在即,各藩国使团就要陆续到达,以臣之见,需要注意两点才好。”

    建造一支舰队扫平海寇还需要不少时日,登基庆典眼瞅着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可说是眼下的第一要务。是以听他说道此事,众人立时露出了凝神倾听的神色。

    朱由检也是双眉微扬,立刻追问道:“哦?是哪两点?太傅快说来听听!”

    王锐应了声是,接着说道:“这头一条,自然就是命鸿胪寺与礼部小心接待,绝不可有丝毫失礼之处,以免失了我天朝颜面。”

    这一点似乎是说的多余,其实却并非如此。此番的盛典大明已是近200年的时间从所未有,前来庆贺的各藩国与邦国使团估计足有几十个之多。

    常言道外交无小事,这么多的国家来自于不同的区域,风俗习惯、礼节和与大明的关系都有不同。如果稍有差错,恐怕还不止丢了大明的颜面这么简单,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两国之间的邦交,这对于对此番盛典志在必得的大明来说又如何能接受?况且大明禁海、闭关时日已久,对许多国家的情况都比较陌生。因此自是半点大意不得。

    在座的除了小皇帝之外,其余像温体仁等人都是经验老道之辈,一听之下就掂出了王锐这话的分量,当下各自点了点头。

    王锐也不啰嗦,当下继续说道:“此番各国的使团前来,大都不是单纯为了庆贺而来,而是各怀鬼胎、各有目的,其中的关系可说是错综复杂至极。这自是也正中了我等下怀,让我们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利用此机会求得最大的利益!因此这第二点臣恳请皇上绝不要轻易接见各国使臣,更不可轻易答允他们的任何要求。不知皇上可否答应?”

    朱由检听到这第二点竟然牵扯到自己,不由得微微一愣,随即哈哈一笑说道:“太傅此言说的甚好,既如此,应付各国使臣之事就全交给太傅便是,朕何时该见谁,又该如何说,一切都听太傅安排!朕相信,太傅这一次定能将‘万国竹杠’敲得山响!”

    说罢,他哈哈大笑起来,其余人闻言想起了上一次敲“蒙古竹杠”的事情,也都跟着微笑点头。在这方面,他们都自认比不上王锐,远不如他会利用形势和智计百出。

    王锐见小皇帝一下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中亦十分高兴,当下微微一笑说道:“皇上放心,臣定然不辱使命就是!”

    说着,他又转头朝温体仁等人说道:“诸位阁老俱是我朝宰辅之臣,想来多半亦会成为各国使臣的目标。在此锐也想提醒各位阁老一句,无论怎样都千万莫要插手其中,以致令锐为难才是!”

    他表面上说的客气,其实就是在警告这几位阁臣,千万不要在各国使臣之事上插手,否则绝没好果子吃。

    温体仁等人如何听不出他的话中之意?心说自己与各国使臣既非亲故,又不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谁又肯去蹚那浑水?不错,各国使臣为了达到目的,肯定不惜用重金来贿赂像自己这等宰辅之臣。但这钱谁敢去收?即使收了恐怕也是有命收,没命花。

    此番盛典之事非同一般,乃是大明一举重塑天朝形象和捞取最大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绝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谁这种时候敢收受贿赂,出卖国家利益?那不是典型的寿星上吊嫌命长么?

    温体仁等人自是明白其中的利害,因此压根就没动那方面的念头,此刻听了王锐的话,当下各自点头应道:“太傅放心,我等自然明白。”

    至此,如何应付各国使团的方针大计终算是定了下来。王锐等人告退出宫。朱由检也立刻去找周皇后,将自己此番的历险讲给她听。

    出了宫门,王锐径直返回内卫总部。一路之上,他不禁兴奋地心想,眼瞅着盛典之期在即,各方势力很快就要粉墨登场,上演一出龙虎汇京华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