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重逢
邓雅玲呆呆的看着他,神情显得有些激动!
杨国华正想说话,只见她脸颊滑下两行清泪,猛的扑到他的怀中,哽咽了起来!
杨国华显得有些尴尬,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好半响,邓雅玲才推开他幽怨的说道:“你为什么都不来找我?是不是嫌弃我不够好?”
杨国华叹息一声,说道:“先进屋里再说吧!别人都在看着呢!”
邓雅玲擦着眼泪,退开一边让他走来。
杨国华进入房间打量了一下,这套公寓共是两房一厅,家具物品样样齐全,看来邓雅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这里了。
邓雅玲从旁边的玻璃架上拿出一个外表很精美的小锦盒,掀开盖子后,杨国华闻到一股茶香味。
杨国华露出淡淡的笑意问道:“这是狮峰产的龙井吧!”
邓雅玲惊愕道:“你怎么知道?”
杨国华笑着说道:“西湖龙井茶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其中以狮峰一带多产的龙井香味品质最佳,闻这浓郁的茶香,这应该是清明前采的茶,这种茶每年的产量不超过100斤,是为龙井茶中的极品。”
邓雅玲看了他一眼说道:“想不到你懂得挺多的,这是一位长辈孝敬给我爷爷的,我知道你喜欢喝茶,就从我爷爷那要了点过来。”
杨国华笑着说道:“哈哈,今天托你的福喝到这种好茶!”
邓雅玲用沸水冲洗干净茶杯,然后放入茶叶。稍许,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一旗一枪,交错相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
茶水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闻之让人心旷神怡。
杨国华端起茶杯浅浅的尝了一口,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饮过之后,齿颊留芳,沁人肺腑。
“不愧为龙井中极品女儿茶,比武夷山的极品大红袍也不遑多让!”
邓雅玲白了他一眼说道:“真有你说得那么好?我怎么觉得和一般的龙井并没多大的区别。”
杨国华说道:“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
邓雅玲为自己倒了一杯橙汁,说道:“我还是比较喜欢喝果汁,不但能美容还能减肥。”
杨国华笑着说道:“你今天叫我来该不会只是请我来喝茶吧?”
邓雅玲幽怨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就想这么把我抛弃吗?”
杨国华苦笑道:“你觉得我是这种人吗?”
邓雅玲伤心的说道:“那你为什么都不来找我?”
杨国华说道:“我上次去找你的时候,你已经搬家了。”
邓雅玲破涕为笑,转悲为喜说道:“这么说你真的有去找我?”
“如果我没去找你的话,又怎么知道你搬走了。”
“哼!算你有良心!也不枉我喜欢上这个花心大萝卜。”
杨国华把她揽进自己的怀里,摸了一把她的胸部笑着说道:“那你离开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想我?”
邓雅玲面如桃花,嫩白的脸上透出一抹红晕。
“你这冤家!真不知道我为何喜欢上你这个花心大萝卜,你们男人都是一个样,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杨国华拍了她一下丰满的美臀说笑着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如果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邓雅玲朝着他的腰狠狠地捏了他一把。
“哎哟!你谋杀亲夫啊!”杨国华痛得杀猪般的嚎叫!
邓雅玲恶狠狠的说道:“这就是你欺负我的下场,看你下次还敢这样欺负我不。”
杨国华把她整个抱起来,露出YD的目光,嘿嘿笑道:“你等一下就知道了。”
邓雅玲顿时慌了,说道:“快放我下来!不然我——”
杨国华嘴角玩起一道弧线,说道:“不然你要怎么样?”
邓雅玲颤抖的说道:“我——我——我不准你欺负我。”
杨国华瞬间把她剥个精光,露出一具玲珑白玉般的胴体。
邓雅玲眉角含春,在杨国华的**下,床上湿了一大片,那修长的**更是令人消魂,两颗葡萄娇娇欲滴……
第二天早上,杨国华才离开了公寓。
回到学校的宿舍,周海问道:“你昨天去哪了?怎么打你手机打不通的。”
杨国华说道:“你问来干什么?”
“昨天玲姐打电话来宿舍找你。”
杨国华愣了一下,问道:“什么时候?”
“大概是晚上八点左右。”
杨国华拍了一下脑袋说道:‘我昨晚关机了。“
周海嘿嘿笑道:“你小子完蛋了,估计昨晚是去偷鸡摸狗了吧!一进来就闻到一身骚味,老实交代,昨晚是不是出去鬼混了?”
杨国华白了他一眼不好气的说道:“你这家伙别啥说!我是那样的人吗?”
周海打量了他一番,啧啧说道:“我看很像!”
杨国华笑骂道:“你小子给我滚出去!”
周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幺,别怪二哥不提醒你,这种事还是少做为妙,毕竟夜路走得多,始终都会撞到鬼的。”
杨国华懒得理睬这家伙,掏出手机开机后,给施金玲打了个电话。
“喂,是我!”
“你电话怎么关机了?你昨晚去哪了?”
“手机没电了,昨天晚上和个朋友出去喝酒。”
“和朋友喝酒?你没有骗我吧?”
杨国华擦了一把汗。
“怎么会呢!不信的话你可以问周海他们,我真的是和朋友出去喝酒。”
旁边的周海对他伸出一个中指!
“和索尼公司的谈判怎么样了?”
“还能怎么样,凉拌呗!我本来就不算和日本鬼子合作。”
“我还以为你打算和索尼合作呢!那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收购是不是要延迟了?”
“不用!谅小日本也不敢拒绝我们的开价,过两天科航集团就要宣布数码相机上市了,如果小日本拒绝的话,这次非得把他打趴下不可。”
“反正公司的事我是不打算插手的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事情的发展正如杨国华的猜测的,索尼公司答应东方世纪的报价,东方世纪集团以10亿美元收购了市值80亿美元的哥伦比亚公司。
索尼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除了东方世纪集团之外,几乎没有商家看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索尼公司不得不把这个“包袱”甩掉。
其实也有不少财团想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可这些财团都认为索尼公司的报价过高,这是他们不敢插手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些年都处在亏损状态,敢出手的人就更少。
10亿美元对杨国华来说不过是小儿科,在杨国华看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所以年年亏损,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日本人好高骛远,妄想与东方世纪集团一争长短。
东方世纪集团有杨国华这个“变态”存在,索尼怎么可能斗得过东方世纪集团。
6月底,在杨国华的授意下,科航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在7月初将会推出科航的第一代数码相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研发出用于航天事业的数字化照相机。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是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80年代末,富士与东芝开发出闪存卡的数字静物相机“DS-1P”。
90年代初期,柯达试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
1991年,东芝公司发表40万像素的MC-200数码相机,售价170万日元。1994年,柯达商用数码相机DC40正式面世。1995年,卡西欧发表了25万像素的低价数码相机QV-10,引发了数码相机市场的火爆,正式拉开了相机数字化的序幕。
在96年以前,世界上的数码相机的像素只有41万,年销售量不超过10万台。
7月2号,科航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科航推出100万像素的DMS-620A型数码相机和150万像素的DCC-96X型数码相机。
DMS-620A这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仅有100万像素,采用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售价是6500元人民币。
DCC-96X这款数码相机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内置150万像素,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是25000元人民币。
DMS-620A型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的区别在于:数码相机在机身上装备液晶监视屏作取景器和拍摄后可当场检查拍摄效果的功能,把镜头做成可以旋转一定度数的功能,结合液晶屏方便自*的功能,安装影像数据快速传输电脑的功能………
而DCC-96型数码相机采用的是变焦镜头,变焦功能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达14倍。还具有接外闪光灯的功能,扩展系统化的能力,光学取景和单反取景功能,单反式可换镜头功能,手动对焦、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控制曝光,装用数字影像专用操作系统,采用USB接口,快速下载影像数据到电脑的功能……
这两款数码相机的推出,在全球相机市场引起了轰动。
日本索尼公司的总部大厦。
井上樱田面如死灰的躺在软椅上,没想到那个商业情报竟然是真的,科航竟真的研制出新型数码相机产品。
他本以为凭着这个数码相机项目能让公司起死回生,现在什么都完了。科航集团率先推出新型数码相机无疑占据了优势,索尼的研发的产品是100万像素,在功能上根本无法与科航推出的产品相比。
科航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久,索尼公司的社长井上樱田被董事会撤职,由原董事会成员久木太郎担任索尼公司的社长。
久木太郎上任之后,索尼公司从日本富士银行获得一笔巨额贷款。
杨国华知道后微微皱起眉头,没想到日本国内还有人扶持索尼公司,看来他想要收购索尼的计划要推迟了。
7月6日,科航集团以500万美元的天价聘请世界著名歌手玛利亚.凯丽为科航牌数码相机的代言人。
玛利亚.凯丽在1990年签约环球唱片公司,属于东方世纪集团旗下的女艺人。玛利亚.凯丽是美国流行乐坛天后,她发行的《Music
Box》专辑,在全球超过2000万张的销量。
杨国华本来打算签约索依依担任数码相机的广告代言人,可想到索依依在欧美地区的名气较低,就选择了美国的著名歌手玛利亚.凯丽担任数码相机的广告代言人。
随着玛利亚.凯丽拍摄的广告在世界各地播出,科航集团的两款数码相机DMS-620A和DCC-96销售得非常火爆,还不到一个星期,就接到了将近200台的订单。
在96年之前,数码相机每月的最高销量也没有超过十万台。而科航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接到200万台的订单。
科航集团内部的一些高层认为,DCC-96的定价还是太低了。以这种性能的数码相机,就算是定价翻一倍也没有人会嫌贵。
杨国华并不这样认为,虽然高定价在短时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但无疑会影响公司的形象。
科航集团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几百万元的小公司,而是资产超过千亿美元的大公司。这样一个跨国企业,根本就不必要在价格上贪图这一点绳头小利,这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