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娜小说 > 玄幻小说 > 蚁贼 > 12 封帖木自陷其套,大和尚妙讲圣贤
    封帖木说道:察罕闻言,顿时来了兴致,不过他城府深,表面上看来依旧不紧不慢,问道:封家世居徐州,祖上也曾为官,满门书香,家财万贯,是当地有名的豪门大户,与陆聚、梁士荫交好自然在情理之中。席下,王保保、李惟馨对视一眼,都分别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意外之喜。

    乱世不比太平时,强者为王。

    太平时代,要讲除非是因为某种关系而凝聚在一起的利益集团,比如老乡、亲戚、旧部之类,向心力比较强,比较团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好分化。其它的一些豪强、将领、包括幕府僚属等,可以说,多为见风使舵的高手。

    察罕帖木儿自从与邓舍对垒以来,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时至今日,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一年了,中间交手过多次。察罕也有想过,是不是可以策反几个燕军的将校、智囊?一来,能够在军事上取得一定的胜利;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还可以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胜利。

    毕竟,别的不说,只说从开战到现在,邓舍已经俘获了多名元军的重要将领,不可否认,对元军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若想将之彻底扭转,不是只靠一两场胜利就可以的,最少也要俘虏燕将几人吧?便也不说至今为止,一个没有俘获过。如果这个时候,忽有燕军将校主动投降,效果岂非更好么?只是可惜,邓舍的麾下,诸军将校,不是上马贼老人,就是他的义弟义子,想要策反,基本天方夜谭。

    不错,其中也有不少关铎、王士诚旧部。可关铎、王士诚之前也全都是红巾系的,与蒙元不共戴天。并且,邓舍用人看似豁达,实则谨慎,观其所重用的几员关、王旧部,刘杨、许人、李靖、陈猱头、高延世诸人,无一例外,全都是忠心耿耿的;稍有异志的如刘果之流,或者不予重要,或者放去了辽东、海东,根本就没给什么实权,不给其背叛的条件。

    也有很多前高丽的旧部,但数遍高丽籍的名将,能称得上名号的,只有庆千兴一人。

    庆千兴何许人也?早在邓舍尚在双城时,这个人就已投降了的,是个老牌就在这个时候,忽听封帖木自称与陆聚、梁士荫相熟,可想而知,察罕帖木儿、王保保、李惟馨诸人会有多么的惊喜。

    李惟馨说道:封帖木顿了顿,补充说道,元时风俗,与陌生人搭话,比方问个路什么的,不管对方年龄,多尊称察罕帖木儿说道:封帖木受宠若惊,连道:察罕帖木儿和颜悦色,带着笑,温声说道:察罕帖木儿此问来的突兀,封帖木短暂地迟钝过后,反应过来,吓了一跳,似要抬眼去看李察罕,又不敢,嗫嚅说道:封帖木胆色不足,就连见个李察罕都战战兢兢,岂会有此等胆量,主动请缨、深入虎穴?可察罕既然说起,他又没有胆子拒绝,一时难堪,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唯唯诺诺,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三言两语,就这么定下了。

    封帖木瞠目结舌,暗中叫道:察罕帖木儿现在在行军途中,一切以军法为准,做事雷厉风行。不到一刻钟,就从亲兵队里给封帖木挑出了两个保镖,——名为保镖,实为监视;又不到半刻钟,两盘白银端上;再又吩咐李惟馨,备下了一桌酒宴,请封帖木吃饱喝足,由那两个次日一早,援军自奔黄河而去,这且按下不说。

    ……

    只说封帖木,当晚离开军营,带着两个保镖,心事重重,踏着夜色回到了李家道外的寺庙中。时辰尚早,寺中的和尚还没有就寝,方丈大师景慧和尚听说他回来了,教一个小沙弥,请来方丈室内见面。

    方丈室中,整理得甚为清洁,没太多摆设,一个佛龛、一个木鱼,两个蒲团、几本佛卷,一盏青灯而已。

    窗外种的有竹林,夜风吹来,竹叶沙沙。宁静的夜晚,听着竹叶声,就着孤灯,可夜读佛经,可推窗观月,都是十分有情调的事情。这位雪原景慧大和尚,看来不但佛法精深,而且很有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致。

    封帖木愁眉苦脸地来到时,景慧本正盘坐在蒲团上读经书,抬头一看,不觉惊奇,问道:当下,封帖木将与李察罕见面的经过原封不动地讲出。景慧沉默了片刻,说道:封帖木与景慧是多年的好友,不比李察罕,两个人说话,放松得很,言谈举止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实际上,封帖木此人也是有些才学、比较有趣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与陆聚、梁士荫这样的名士相熟,更不可能与景慧大和尚这样的名师高徒为友。

    《孟子公孙丑》:和尚是干什么的?打机锋出身,专门搞辩论的。几句话连珠炮似的说下来,封帖木哑口无言。

    不过,却有个问题,景慧乃佛家子,为何对儒家经典如此熟悉?

    说穿了,不奇怪。

    有元一代,盛行故此,和尚、道士熟知儒家经典,或者儒生熟知佛、道经典也不足为奇。

    过了好一会儿,封帖木勉强说道:景慧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后来有位五百年一出的贤哲,在十二岁那一年,向塾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只是王阳明的骤闻此言,封帖木大吃一惊,说道:景慧放下佛经,敲了一下木鱼,说道:封帖木等了半晌,不见景慧说话,心下纳罕,又接着请求道:两人盘腿蒲团之上,对面而坐,大眼瞪小眼。夜色深深,远近沉静。四野不闻人声,唯清风摇动竹林,沙沙作响。又拂入室内,吹动灯苗,摇曳生姿。过了好大一会儿,景慧慢悠悠开口说道:佛家讲究:是风动,还是叶动?这个佛家典故,封帖木是知道的。《六祖坛经》里记载:讲经会上,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他回答道:封帖木嘴说佩服,眉头仍旧忧色重重。

    景慧晓得他的心事,轻轻放下木槌,如拈花般微微一笑,说道:&你不必烦忧了!此去益都,和尚陪着你去。”